第515章 招揽(第2/2页)
章节报错
8年到85年,总计要建设120个大项目,其中包括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十大油气田等等项目。
按这个规划来计算,这8年的基建投资规模相当于我国前28年的总和!
这么多项目,需要的资金也是一个天数字,国民经济难以承受如此重负。
9年,财政赤字10亿,80年,财政赤字121亿。
政府手里没钱!
怎么办?
难道要中止一些项目?
可眼下要是不发展工业,以后必然受制于人,就跟搞原子弹一个道理,哪怕紧一紧裤腰带,这些项目都必须上!
最后只能让银行多印些钱。
然而靠银行印钱完全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于是,财政赤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发国债自然而然就被摆上了台桌。
所以81年就有了0亿的国券。
当时卖国券的口号,就是号召大家支援国家建设。
在浓烈的爱国情怀之下,虽然大家心里都有点没谱,但每年的国券任务还是能顺利完成。
最开始,按照规定,国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但国券以及一系列的国家建设债券越发越多,到8年,国券每年已经达到了60亿,88年更是直接从60亿增加到了90亿!
其中单位购买35亿,个人购买55亿。
然而88年的任务分摊下去之后,各地就叫苦连天。
因为大家对于国券这东西越来越没信心。
这也不怪老百姓,主要有些地方摊派任务搞得很难看,甚至出现了直接把任务直接分到每个人头上的生硬操作,把国券当成工资发放!
南城大部分公务员,每年都要领100元的“国券工资”。
可这玩意没办法流通啊!根本没办法当成钱买东西,自然会引发不满。
而且去年,还有一件事严重影响了国券摊派工作。
8年,最早卖出去那批国券已经过去了6年,到了约定好开始兑付部分本息的日子,然而上面财政压力这么大,根本不可能完全兑付,怎么办?
当时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搞了个抽签兑付。
抽到签的,才能兑付,其他人只能排队等着。
然而,能抽到签的只是极小一部分人。
大部分的人,手里拿着国券,跟废纸没什么区别。
当初的承诺无法落实,大家的信心自然倍受打击。
因此88年90亿的国券任务分派下去之后,执行起来就不如以往几年顺利了。
所以,月份,上面研究之后,批准了境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券。国券开始在市面上流通转让。
南城到了12月也开始试点了……
此时,赵山河也猜到了邓兴国的来意:“你们工行的国券指标没完成?”
邓兴国佩服地点点头:“赵老板消息果然灵通,88年,我们南城工行支行摊派到了300万的指标。到现在才完成了不到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