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砍下皇上的头
章节报错
他用他一贯擅长的方式,猫戏老鼠,一路上数度折磨刘承佑,又屡屡给他希望。
他在刘承佑的脑袋中架了一根琴弦,在最动听的乐曲奏响之时,“咔嚓”一声,把那弦给剪断了。
真是快哉。
就算死了也够本了!
他没有回答刘承佑的话,因为他觉得那人渣不配知道。刘承佑带着不甘,带着怨愤,带着遗憾倒了下去,双眼一直都没有阖上。
皇帝亲兵围了过来,慌乱地喊着“救皇上”或者“杀逆贼”。苏逢吉只觉得这些声音都与自己无关,转身就往里边跑。
亲兵以为他要逃,拉起箭准备着,却听“砰”的一声,苏相撞在了墙上。
血液四溅,苏相对着眼前空荡荡的院落伸出了手。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嘴里呢喃着:“盈盈,你来接爹爹了。”
说完这句,手便砸在了地上,但那嘴角的笑容,却迟迟没有散去。
两个亲兵首领不知如何是好,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郭允明先怕了,说皇上都已经死了,要不就投降郭军吧。聂进正好也有此意,当即赞成。
为表明自己对郭威的忠心,郭允明砍下了刘承佑的头颅,主动投靠郭威,声称是自己所杀。郭威早就知道这两人不是什么好东西,沿路不知祸害了多少无辜百姓,罪证桩桩件件列出来,判以枭首。
他要告诉天下人,他爱的从来都不是天下。他心里牵挂的,永远都是——人。
公元951年正月,见大势已去的李太后宣示诰命,将后汉传国符宝授予郭威,令他登基。
崇元殿上,郭威着衮冕,戴金饰,垂珠十二旒,缓缓步上高阶,自此,改国号为周,年号广顺,史称后周。
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杀刘氏余孽刘赟。这个刘知远的义子,为在刘承佑死后夺回帝位,竟与契丹勾结,里应外合。
二月,刘赟发兵五路攻打晋州,大败而归。
十二月,刘赟卷土重来,联合契丹兵五万,再度进行突袭。郭威亲自率军反攻,逼得敌方烧营夜遁。郭威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此战之中,非但刘军死伤无数,辽兵亦得重创。
次年,郭威彻底平定衮州,刘赟身死,辽兵对周闻风丧胆。后周边境,基本得以平定。
郭威战绩卓着,治国更有一套。初建的后周王朝,在动乱的五代中微露曙光。只是,无人之际,他望着漫天烟霞,感到说不出的孤寂。
江山就在脚下,可身边却没有了携手的那个人。有时候他会忘记那惨痛的回忆,伸臂往旁边一捞。
除了空气,什么也摸不着。
柴荣自他身后走来:“姑父,你又在想姑姑了吗?”
郭威没有回答。
帝王已泪流满面。
杨廷玉一直以为自己能被皇上看中,是因为姿色不俗,后来又被册为了淑妃,多是赖于性情与才华。
皇上节俭,不喜奢靡,又爱民如子,从不做扰民之事,所以他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不同,废除了在民间挑选家人子的各项事宜。甚至他日夜扑在政事上,就没想着为自己添个新的枕边人。
自圣穆皇后于去年没了之后,皇上就没再纳过新人。朝臣们纷纷上奏要求立新后,皇上却没放在心上。她曾不小心听到父亲与哥哥谈论,说皇上是这世上最固执的人,油盐不进,上辈子该是属牛的。然后,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那叹息中,夹杂了多少的无奈与惆怅。
她年纪小,不懂,想为父亲与哥哥分忧,于是死皮赖脸地拉住哥哥身边的跟班儿,向他打听消息。
哥哥杨廷璋,时任皇城使,掌宫门出入、保卫宫廷、宫门启闭等事,并司侦察,可直达皇帝。他身边的跟班儿,也有一定官职。总归是看她年纪最小,又受不得她磨,便把事情择要紧的说了说,随意打发掉便是。
说辞冠冕堂皇,隐去不少真相,但也绝无虚假,所以听着格外动人。
跟班儿说:“皇上忧心国事,是以忽略了自己。”
杨廷玉不解道:“不有爹爹和哥哥他们帮忙分忧吗?”
跟班儿笑:“你个小丫头,懂什么呢!你现在看到的太平盛世,只在汴州,可汴州以外,多少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罢牛租、撤营田、轻赋税、减刑律……哪一件不是难办的事儿?还有北边辽国虎视眈眈,周边十国动乱不休,皇上贵为天子,怎会是那等儿女情长之人?是以你父兄才会叹息,那是心疼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