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他们态度已经松动,却放不下面子,只由着女儿放下自尊来挽回,那是一点用都没有。

谢泷西没有想到她二哥的感情会这么坎坷,也不知道上辈子他没有成家,跟这家人有没有关系。

上辈子有谢岳平的有意打压,谢沛南完全没有出头之日。

如果他们处了,想必上辈子谢沛南的处境会更加艰难,被棒打鸳鸯得更加厉害。

晚上吃饭,谢泷西把自己爱吃的鱼头让给谢沛南。

“你干嘛?”谢沛南受宠若惊,一时间有些不太敢下口。

谢泷西又给他夹了一筷子菜,“我心疼你。”

谢沛南一言难尽地抖落一身鸡皮疙瘩,嫌弃地把菜还回去,“你少来这套,赶紧正常点。”

谢泷西,“……”

好心当成驴肝肺,谢泷西伸筷子去夹鱼头,“你倒是把鱼头还给我!”

谢沛南躲过,一口咬上去,得意地看着谢泷西干瞪眼。

家里人就当看不见似的,早习以为常了,刘春华自顾自地安排谢泷西,“回沪市后,你记得去趟医院,问问年纪大怀孕要注意什么,你二婶好不容易怀上,得注意些才行。”

谢泷西瞪完谢沛南,点头,“行,要是有什么要吃的营养品,我直接买了邮回来。”

今年照顾好谢二婶,她和肚子里的孩子平平安安,是谢家的头等大事。

回了呆不了两天,谢泷西又要回沪市了。

离开前她才抽时间去了趟知青点,跟陈述他们叙了叙旧,谢泷西没扯有的没的,就是提醒他们多看,别放下学习。

这一年,陈述他们除了办厂就是搞基础建设,大队的停办了好些年的小学已经重办了,初中和高中得去县里。

公社其实是有初中的,但因为种种原因,也停办好些年了。

“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初高中一并办起来?”谢泷西给他们提建议。

比起养猪,知青们肯定更愿意育人,把初高中办起来,能提供不少岗位不说,还能顺理成章地让他们重新拿起本。

“到时候把夜校也办上,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

去年其实有过一阵复学潮,不过很快又被压了下去,今年其实要开展工作也不容易,但正好今年把大半的时候把这件事办成。

哪怕昨天秋开始入学,也能比别人多出一个多月的恢复时间。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会一道题,在那不成比例的录取率里,就多一分希望。

别人不说,谢泷西关系好的这些人,她是希望他们都能重新回到校园的。

顺道把学办上,给他们本地的学生们多一些助力。

现在办学,教他们的可能是老三届的学生,都是有真材实料的,等知青们都走了,学校老师的质量就不好说了。

别的地方谢泷西不清楚,反正上辈子她下乡的地方,到八九十年代,基础教育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化程度低,只会照本宣科的比比皆是。

地方穷困当然也有原因,但更多的是制度的不健全,太多混水摸鱼进来抢饭碗的人了。

现在家乡这边有条件,谢泷西当然希望他们能走快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