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思虑片刻,摇了摇头:

“看病、着和种植之事李某都行,可这管理协调,我并不擅长,”

徐渭捋须淡笑,扫了一眼无为子和清净子,朝纯阳子打趣道:

“张道长,这个方面,你就要开导开导东壁了。

看看你,左青龙右白虎,坐下童子四百余,炼丹炼药,酿酒造水泥,制橡胶做玻璃,一样没耽误。”

纯阳子也很厚道,大方地说道:

“贫道座下倒是有不少童子懂得粗浅的药草培育之学,如果需要,征调过去帮东壁把架子搭起来,倒是没问题。”

汪修齐给了纯阳子一个赞赏的眼神,再次对李时珍诚恳劝道:

“李先生,关于医部和农部的牵头之事,还请勿要推辞。

至于日常管理和协调等琐事,让徐县令和张道长配合你挑选骨干先撑起来,你看是否可行?”

“那好吧,”李时珍不是矫情之人,他感激地向众人拱了拱手,把事情答应了下来。

迟疑片刻,他又看向汪修齐恳请道:

“殿下,李某有个不情之请,是否可以把家父、犬子和徒儿接过来?”

俞大猷、戚继光、纯阳子相视一眼,都露出了笑意,俞大猷调侃:

“东壁啊,你就是太忠厚,当时我等迁徙家眷和几百童子时若提出来,说不定他们已在福江岛了。”

“说的是,是李某迂腐了。”李时珍边苦笑,边向汪修齐解释:

“家父李言闻、犬子李建元、徒儿庞鹿门三人在医学、药学和药草培育方面各有所长,如果他们能来相助,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汪修齐眼睛一亮,这是要把身家性命都放在五岛了啊,他连忙点头:

“可以,这个事情我来安排,另外,是否要把女眷和其他人也带上。”

“这,可以吗?”李时珍有些不好意思,想了想,又摇头:

“蕲州路途遥远,大明海禁又如此之严,能带几人出来已是不易,还是不麻烦了。”

“不麻烦,只要李先生修一封,本世子定把你全家接来团圆。”说这话,汪修齐还是有底气的,八万多流民他都接回来了,何况是十几二十个家眷。

“好,明日我便修,一切劳烦殿下了。”李时珍面带喜色,朝汪修齐躬身抱拳。

汪修齐摆了摆手,岔开话题说道:

“此次归来,我带回不少药草和一些朝鲜国的医学典籍,有空时,李先生自己来取。”

听到这个,一向淡泊名利的李时珍却是眼睛发亮,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汪修齐:

“李某现在就有空,要不去看看?”

众人顿时大笑,徐渭调侃着点评道:

“志辅(俞大猷)是武痴、东壁是药痴、元敬是兵痴,我五岛之地竟都是些痴人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