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罪网交织。
章节报错
崇祯帝未授二人官职,李、罗犹戴罪之身,准其戴罪立功,已是皇恩浩荡,破例之举。
“朕赐尔等半月休整,期满,闯字营需远离大明疆土,未来荣辱,皆系于尔等一念之间。”崇祯帝言辞间,蕴含无尽深意。
“罪臣领旨,感激涕零!”二人跪拜如仪,声震殿宇。
对于此番安排,二人非但未显抵触,反生释然。山陕之事,虽留污名,然至关外,鞑虏眼中唯有汉家血脉。李自成虽曾悖逆朝纲,然忠于汉室之心,未曾有丝毫动摇。
崇祯帝心绪难平,流放闯字营于关外,利弊难料。历史长河,李自成虽败身亡,其部众多归附大明,共抗外侮。崇祯深信,即便李自成在世,亦会作此抉择,阶级之争可缓,民族大义不容有失。农人虽质朴,然大是大非,心中自有明镜。
处置闯字营后,崇祯帝目光转向杨嗣昌,其孤身立于殿隅,静待圣裁,身影显得格外孤寂。
崇祯帝面对灾难余波,岂能轻易宽恕?然,斩首非唯一解,慈悲心下有雷霆。他轻叹:“卿失职督赈,降副都御史,以示警戒。朕倦矣,卿退。”一语双关,既显威严又不失体恤。
杨嗣昌闻诏,心如刀绞,自愧辜负圣恩。虽职降一阶,未至边缘,然去年之隆宠历历在目,愧疚之情,如潮涌般难以自抑。他欲言又止,终化作一揖深深,望着龙袍渐远的背影,默默转身,背影中满是落寞与自省。
流寇之患既平,四月初,曹昭、贺人龙两位总兵,携胜利之姿入京述职,更有昔日太原总兵左良玉,以“原”字前缀,悄然归来。彼因武安一役,全军覆没于李自成之手,本该严惩,却因侯徇于内阁中斡旋,仅削其兵权,留一命以观后效。此番景象,恰似云卷云舒,历史长河中的一抹涟漪,让人感慨万分。
侯徇妙手一挥,数千昌平精锐尽归左良玉麾下,二人自此如影随形,与流寇周旋于烽火之间,难解难分。
左良玉与侯徇之交,崇祯帝心中存疑,料想其中必有银两为媒,而侯徇之影,似已随风而逝,成为宫廷秘辛。
曹昭、贺人龙,此二子骁勇善战,虽战略上稍逊卢象升、孙传庭之筹谋,然战术之勇,犹如虎啸山林,不可小觑。崇祯帝慧眼识珠,赐二人蟒袍加身,白银千两,以示恩宠。曹昭晋为宣府总兵,贺人龙则为蓟镇总兵,即刻领兵赴任,二人感激涕零。
反观左良玉,却被留于京师,麾下万余健儿并入京营,自任参将之职,一时风光不再。
此三人,皆出身边陲,然命运轨迹各异。贺人龙,武进士出身,根正苗红;曹昭,则由行伍微末,步步为营,皆以血汗铸就功名。至于左良玉,昔日战功赫赫,然自崇祯六年败于流寇之手,其胆气似乎已随甲胄遗失,令崇祯帝暗自嗟叹。
尽管数年剿匪之战绵延,实则演变为避实击虚之策,军中不乏狡黠之徒,左良玉更堪称将坛之“滑头”。
及至崇祯十七年,京师危如累卵,闯王兵临城下,左良玉坐拥雄兵十余万,却似惊弓之鸟,避勤王于千里之外。非但如此,他更恃兵自重,于武昌之地横行霸道,奢靡成风,恶行罄竹难。
崇祯帝深谙防微杜渐之道,遂先将此患置于京营之内,意在寻机解甲归田,以绝后患。
……
时至四月中旬,春风送暖,驻外使节顾小佳捷报频传,言虎墩兔憨与联军横扫漠南,土尔扈特部望风而逃,斩获颇丰,人口三万之余,畜产更是不计其数。
顾小佳笔下生花,更述虎墩兔憨因粮秣之困,以八千骏马为质,换取大明粟米之恩泽。此等良驹,已为总督卢象升慧眼识珠,纳入天雄铁骑之列。
然,前车之鉴,孙传庭之败犹在心头,卢象升心生警惕,恐重蹈覆辙,军马之利难及己身。于是,他毅然决然,自掏腰包,从天雄军粮饷中巧取豪夺,只为确保此交易成行,战马归心。此等举动,实乃“未雨绸缪,先下手为强”之典范。
崇祯帝深感此风不可长,遂挥毫泼墨,一封铿锵有力的檄横空出世,痛斥之余,更昭告四方边陲,与虎墩兔憨之贸易权益,非经圣裁,不得轻易易辙。
大明与虎墩兔憨间,市赏之制犹如流水,灵活变通。虎墩兔憨若得土尔扈特之地,便可在毗邻之大明边关,以战利品易取粮食,此乃权宜之计。
交易虽顺畅,边镇粮秣之缺,朝廷自当源源补给。然军马等战略物资,岂容私相授受?崇祯帝欲以雷霆手段,正本清源,确保物资分配尽在掌握,以免纲纪废弛,国将不国。
孙传庭、卢象升等忠臣良将,虽自筹马匹,未向朝廷索粮,然此风若长,实非国家之福。崇祯帝毅然决然,下旨严禁,以儆效尤。
京营马匹稀缺,加之左良玉麾下一万四千铁骑,西山大营与京城勇卫营合兵六七万,而骑兵之众,竟不过寥寥三四千。此等兵力对比,实令人忧心忡忡。
崇祯帝虽暂无御驾亲征之意,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无骑兵之锐,何以御鞑虏之侵?难道仅凭火枪火炮,便能克敌制胜?须知,技术之革新,非一朝一夕之功,从创意萌芽至成品问世,再经层层筛选,广而告之,即便是后世,亦需岁月磨砺。故崇祯帝深谋远虑,誓要重振骑兵,以保大明江山永固。
崇祯帝虽急如星火催进度,然遂发火枪之量产,仅区区两千余柄,膛线枪之梦,更似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同辉之月下,卢象升界岭口边巡,偶遇巨贾商队,浩浩荡荡,满载大明瑰宝:五谷丰登之粮六万石,熠熠生辉之铁器,锦绣华章之丝绸,瓷中瑰宝之器皿,琳琅满目,蔚为壮观。
卢公慧眼如炬,此事非同小可,一经盘查,竟揭露一桩走私巨案,罪网交织,深不可测。当此奏章飞入紫禁城,崇祯帝览之,不禁龙颜微展,嘴角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此非晋商八大家之漏网游魂乎?其狡兔三窟,终难逃法网恢恢,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今小试牛刀,已见成效矣。
喜欢朕,崇祯挽救大明请大家收藏:()朕,崇祯挽救大明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