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众官散去,苏溱才被高友云召去见面。

苏溱直说明日要回仙岩,顺道说了明年豆油坊的春节后慢慢恢复生产,由于仙岩天台两县百姓捐的粮食太多,她不得不分出精力处理铺水泥路一事,若是想要提高豆油坊年后产量,可以拨一些钱款扩建豆油坊,

高友云思索了片刻,让苏溱不仅要将水泥路一事做得漂亮,也得兼顾豆油坊,尽快让伙计复工,至于府衙拨款一事,只字未提。

苏溱无声叹息,古往今来,谈到钱都是一个字:穷。

“大人,既然朝廷对水泥一事不上心,台州府又无支柱产业,不如咱们自己开水泥坊。”

高友云眯起眼睛,苏溱总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的想法,“细说。”

苏溱斟酌词句,娓娓道来,“想要富先修路,这话在什么时候都是真理。”

“路是修不完的,先前我想着修路耗时耗力,工程巨大,但水泥原料低廉,只是缺少人手,让朝廷主持水泥开发一事正好,既然朝廷瞧不上水泥,不如咱们台州府用水泥赚钱。”

“眼下天花虽止,但流民依旧还在台州,且不说将他们遣散回户籍地能否顺利走回,便是有些人家逃荒时已妻离子散,家不成家了,不见得有人愿意回去。”

“与其这样,倒不如台州府征求他们的意见,愿意留在台州府的便留下,就如我家几位女娘做的那般,让流民参与铺水泥的工程,用劳动换来粮食。”

“台州府到各县的官路依旧是尘土飞扬,下雨天还连汤带水,这路不通,商贩也不愿进来。”

“让他们留在台州,也好过他们居无定所为生计发愁,还能给台州带来益处。”

“你是想让台州府学仙岩的法子?”高友云沉默片刻,缓缓开口。

“流民安置本就是一件难题,路是修不完的,台州府的路了,还有南省的路,大人到时可以与附近府衙合作,为他们修路换取银钱米粮。”

苏溱不再多说,她从内心觉得这法子可行,让流民回到老家种地,就他们的身体条件,饥一顿饱一顿,到老家还得挨饿。

倒不如给愿意留下的难民类似暂居证的流动证明,成为新台州人,用劳动力给台州铺路赚粮食和银钱。

这些难民看上去虽多,其实合起来不过万人,再去掉一些想要离去的,也就几千人,前期只要给口饱饭吃就行,到后面各地府衙想要修路再收取银钱物资,让水泥工过上吃喝无忧的日子不难。

但整合管理流民,也不是嘴皮子说说那么简单的,高友云真的要用流民填充台州府人口,估计都耗不少心力。

这些就与苏溱没有多大关系了,她眼下最愁的还是仙岩的烂摊子。

跟高友云告别后,府衙派出两个衙役护送她回仙岩。

苏修大病初愈,身子骨弱,苏溱特意向人借了牛车,一路颠簸回仙岩。

饶是现在台州太平了许多,但一路上还是没少受苦。

等她步入仙岩地带,便见有农户起炊烟,不远处还有人影走动,似是等人。

还未走近,立刻有激动的声音传来,“是苏娘子回来了吗?”

苏溱无奈叹气,出发前两日,她便写了信给家里女眷,告知她回来时间还会带回父兄两人,特意叫女眷不要找人来接。

没想到,来接她的人还是来了。

“是我。”苏溱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