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霍去病的诗(第2/2页)
章节报错
汉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无一不是在这奏章台内,几乎累得吐血,所以说这个名字,其实起的很是恬如其分。
注:“古代皇帝,上朝,办公,批奏章,休息,都在不同的宫殿。”
做为,刘邦以憋着坏的心态,准备坑子孙的初衷,建造而的宫殿。
奏章台内,并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也没有很多享乐的物件,只有高大巍峨的架。
“……”
可以说,以吃喝玩乐五毒俱全,留传于后世的刘邦,为自己的儿孙,建造的办公所在,却没有半分的骄奢淫逸。
正相反,这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朴素。
说实话,刘彻很厌烦在奏章台批奏章,因为,在这样一个地方长时间工作,其枯燥程度,可想而知。
外加上,刘彻的身上,同时还背负着那么沉重的责任和压力…
刘彻这边,又不是自虐狂,自然是不喜欢在这里批阅奏章。
不过,碍于祖宗规矩和史官的春秋铁笔,刘彻还是一直坚持,在奏章台批奏章。
然而,俗话说得好,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
汉武帝刘彻为了改变这种枯燥的办公环境,引进了两位既风趣,又喜欢讲故事的近臣。
这两位近臣,便是在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东方朔和主父偃。
说实话,刘彻之所以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在朝廷上实现由黄老到儒家的大扭转,开创了“外儒内法”的国策,有相当一部分的功劳,要给到东方朔和主父偃两人。
当汉武帝刘彻移驾奏章台时,殿内的东方朔和主父偃两人,己经在殿内帮忙分类、整理奏章了。
东方朔和主父偃两人,虽然官职不大,只是四五品官,但协助皇帝审批奏章,地位超然,一般官员,不敢摸其虎须。
其实,像是东方朔、主父偃这种官员,可以理解为是皇帝的私人幕僚。
虽然说这种私人幕僚,在权力、地位方面,比不过三公九卿。
但是,作为皇帝近臣,许多关键的,需要思考的政策,刘彻大多都是与这两位一同商议出结论的。
当然了,东方朔和主父偃两人也就只有建议的权力。
真的国家大事,必须要皇帝本人和三公九卿一起商议,才能真正定下来。
所谓的早朝、朝会,那是大朝会。
不仅仅是三公九卿,各有司的国家级武百官,都会出现。
“陛下。”
见到刘彻走入奏章台,正在整理奏章的东方朔和主父偃两人,慢悠悠的起身叩拜。
“行了,免礼吧。”
刘彻挥了挥手,自顾自的,走到龙椅上坐下。
此时,东方朔和主父偃两人,都已经将一些都放置到了宽大的案桌上。
那竹制的奏章,一摞一摞,堆的很高,粗略的这么一数,大概也有数百。
其实,像奏章这种东西,今日有数百,明日也有数百。
这其实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倘若有朝一日,皇帝的案桌前,没有了奏章、奏折了,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即将亡国了。
从早晨六点,到中午十二点,刘彻案桌上的奏章,竟未见丝毫减少。
望着案桌上那一摞摞的奏章,刘彻上了懒病,随手将毛笔一扔,就地和东方朔和主父偃两人聊起了昨天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