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远本来是准备去看一看周佳璐的,结果走到半途,他才突然反应过来,现在这个时间段……不太合适啊。

这都过了十二点了,冯记,嗯,前记大人现在估计已经睡下了吧。固然,他已经卸任了记的职务,如今人也已经退休了,手里没什么权利了。但这不是周方远可以随意打扰别人休息的理由,这无关于权利和地位,关系到利益礼貌的问题。

想了想,周方远让司机一打方向盘,直接朝东郊别墅驶去。

现在周家人,基本上常年居住于东郊别墅,在河东新区更往东的位置,购物交通什么的,其实是不太方便的。不过问题也不大,因为会有专人帮着采购一些日常用品,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岁数都大了,也没有了迫切的购物需求。像是周方远的父母,他们可以自己开车去购物。东郊那边,胜在安静,空气也好,环境也好,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

艾湖的湖心岛也不错,但那里水汽太重了,老年人的关节普遍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住在这么一个充满了水汽的环境里,对关节的压力就更大了,所以理所当然的,老人们是不爱住在那里的。结果现在东郊别墅就成了主战场,家人常年会住在这里。

汽车挺稳,周方远下车,进入客厅后,有菲佣过来帮他拿外套。

菲佣,即菲律宾女佣,就是来自菲律宾的高级佣工,也就是家政服务人员。菲佣有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在世界家政行业中“菲佣”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界知名品牌。

菲佣的足迹可以说遍布全球。

这与菲律宾多年来树立起的“世界家政服务”品牌密不可分。菲律宾人非但不会瞧不起女佣,相反还觉得一个家庭有女性到海外务工,是件很光彩的事情,许多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都愿意出外当家佣。

菲佣出现在华夏,最先是在港岛,港岛“第一代”菲律宾女佣出现在上世纪0年代,190年时港岛大约有50名菲佣,她们主要受聘于居港的英美人士家庭;菲佣风行港岛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情,随着港岛经济起飞,上世纪80年代港岛妇女纷纷走出家庭就业,家务劳动需要“假手于人”,不少港岛家庭开始雇用菲佣当家佣。至2001年高峰期时,港岛菲佣多达万人。

菲佣曾在原时空的2006年3月中下旬悄然登陆内地京城。

但由于价格、政策和生活习惯等种种原因,京城的菲佣市场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火爆。

周方远他家也没有说是奢侈到一定要配备菲佣才可以,只是如今家大业大了,他本人经常不在北桐,父母的事情也多,老年人这边就难免会疏于照顾。平时是在本地寻找合适的人选来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基本山是以退休的护士为主。这不是三哥结婚的时候小李哥也过来了么,看到东郊别墅的情况后,就主动给他们介绍了几个菲佣。价钱是不菲,每个月给几个菲佣开工资,差不多就需要好几万。

不过这钱呢,花得也算是值得的,而且周方远他们一家都不心疼这点钱,这才是他家有了菲佣的原因。

菲佣这个群体,出现的原因也很简单。

有那么一段时间吧,鉴于国内经济不景气和政治上反对势力滋生等原因,菲律宾强人总统马科斯开启国门,准许和鼓励本国人民赴海外打工,期许改善国内民生的同时,舒缓政治压力。自那时起,OFW———也就是海外菲劳,渐渐成了菲律宾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中,菲律宾女佣更是成为国际劳务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视海外劳工,每年圣诞节外劳集中归国探亲时,政府就会在首都国际机场为他们铺红地毯,设立特殊快速通道。总统及海外劳工福利署等部门的官员还会专门搞一次接机欢迎式。

除了女佣,菲律宾的海外劳工还包括男性技工、海员和建筑工人等。这些海外劳工的汇款是菲律宾政府重要而稳定的收入,海外劳工也因此成为国家的“新英雄”。有统计表明,1999年,菲律宾收到海外劳工通过合法途径的汇款为亿美元,2001和2002年均超过了80亿美元,占GDP的%以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收入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不菲了。

因此,称OFW为菲国家经济的“新英雄”决非溢美之词。维护海外劳工权益一直是菲律宾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维护女佣权益更是重中之重。曾经菲律宾就因保护本国女佣权益,差点和邻居新加坡动真格,两国关系一度紧张。

说起菲佣的素质,很多地方盛传她们经过专门培训。

其实周方远也稍微了解过,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菲佣没有经过正式培训,一般都是通过问老乡、向邻居家的女佣请教,跟女主人学习的方式来获得经验。但为什么菲律宾女佣能够蜚声海外呢?她们到底有什么长处?

有人做过调查,对有意出国工作的女佣,菲律宾政府将年龄限制在18岁以上,而国内的女佣满1岁就可以了。在一些女佣受到虐待或骚扰比较多的国家,政府对雇主的选择做了不少限制。除此之外,政府管的真不多。外界盛传菲律宾女佣在出国前精挑细选、严格培训,多少有些言过其实。政府曾设立过一些家政培训班,大都名不符实。不过,一些民间的航海学校、护理学校,确实在很认真地培养有关人才,结业后有专门证。

通常来说,对于他们国内的服务中介来说,只要在语言、外表、健康等主要方面过关,简单教授一下各项基本技能,便可进入“外派”阶段了。至于条件稍逊的,则留在国内锻炼。因为国外需求最大的普通家用全职女佣,其工作范围主要是买菜做饭、洗熨铺床、打扫整理房间等简单劳动,不需要复杂的培训。但高级和专业的家庭帮佣或管家类女佣,则必须经过培训,而这部分的需求量并不大。说到底,菲佣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她们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首先是讲英语。由于菲律宾实行双语教育,英语与他加禄语并为官方语言,女佣的英语水平可想而知。而这得益于其教育体系,若为劳务输出而后天专门培养,成本和成效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是菲律宾人的种种天性。比如,大都耐心善良、笃信天主教,乐观淳朴、善忍让,易于适应融入异域化和陌生环境,甘居人下等等。这是菲律宾人历经西班牙人350年统治,饱受美国人50年化洗脑造成的。不温不火,总挂着微笑,开口便称“主人”、“主母”和“老板”。

再次是讲卫生,早睡早起,生活习惯好。在菲律宾大商场的盥洗室里,什么时候都能看到刷牙洗脸、梳头发的菲律宾人。无论穷富,爱清洁是绝大多数菲律宾人的优点。

在菲律宾,中产阶级家中有女佣是很普遍的。据说,在埃及,如果没有菲律宾女佣,即使很富有,也不会被看成上层人;在意大利,菲女佣更因“干净、诚实、笃信天主教”而成为“抢手货”。有的国家,请个菲女佣看孩子,被认为是高雅、有地位的象征。就连港台“星儿”、“姐儿”身后也常常跟着菲佣。

只不过,大家看到的,可能都只是菲佣光鲜亮丽的一面。

作为“新国家英雄”,常年寄人篱下、独身在外的菲律宾海外女佣也在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辛酸。

毫不夸张的说,250万壮年菲律宾女佣常年在海外工作,不说别的,单单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母爱这一点,就够让人伤心的了。而在这份伤心痛苦之下,则是街头上众多穿着时髦、沉溺消费的青春少年,正是在大把大把花着母亲们从海外寄来的血汗钱。

拉莫斯政府曾有参议员建议通过法律限制女佣出国。

但是,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没有获得广泛支持。多年来,甚至有人一直戏称女佣为菲律宾“最重要的出口”。有不少外国人,更是偏见地将菲妇女与女佣划为同义词。远离家园造成的高额社会成本的流失,与“新国家英雄”称号的现实冲突,以及此间不衰反盛的女佣化,都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