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五月是一年之中,缔结婚约最多的月份,不仅仅是长安城如此,整个大唐的北方,都基本如此。

也就是在这个最好最美的月份,朱雀门斜对面的务本坊里,大唐最高等的学府国子监里,今科科举进士科考试拉开帷幕。

贞观初的几年里,进士科每年上榜考生在五十人左右,从贞观七年开始,每年的上榜考生都开始成倍递增,去年的上榜考生,更是达到骇人听闻的五百人。

就是这五百进士,最后竟然全部被朝廷任命为官,如此一来,对于学子们的激励是无与伦比的。

今年报考进士科的考生,依然高达五千余人,以至于整座国子监已经爆满。

官们大部分被派来国子监,协助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参与科举考试监考,弘馆的一干博士自然也悉数前来,他们不仅要监考,还要和阅卷组一起,负责考卷批阅。

这一日阳光明媚,天气正好!

李世民携太子李宽,楚王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连同宰相房玄龄和马周,以及吏部尚长孙无忌,驾临国子监内。

李世民遥望一座座考场内,考生们或皱眉深思,或抓耳挠腮,或奋笔疾的模样,脸上浮现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之色。

“玄龄,辅机……朕和太子商议后决定,今科科举进士上榜人员为千人,你俩以为如何?”

李世民话音刚落,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齐齐眉毛胡子一起跳。

“陛下,这,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长孙无忌话音落地,李世民微笑着开口说道:“不多,不多……安西和安东两个都护府各派去百名进士,安南都护府派去七百名进士,剩下百人补充各部空缺以及地方官员不足问题,你俩觉得还多吗?”

李世民的话,让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恍然大悟,如此算来,即便是录取千名进士,属实也不算多。

更何况,李世民最终留在原本大唐境内的,便是此次科举考试的前百名。

科举考试结束后,便进入阅卷阶段。

阅卷分为,初阅,交叉和最后的名次排序定夺。

但凡通过初阅者,方可进入交叉阅卷,合格者便幸运的得以上榜,淘汰者,则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和希望了。

因为陛下拟定千人,进入交叉阅卷的名额足足有两千人之多,然后再从中淘汰掉千人后,便是最终的名单。

排名是最为费时费力的,需要所有阅卷考官审阅通过。

当孔颖达携今科科举录取名单,踏足朝堂之上时,李世民双眼瞬间闪亮了起来。

“仲达,今科状元郎,乃是何人?”

“启奏陛下,乃是一位年仅十岁的少年郎……”

嘶……恐怖如斯!

李世民和满朝武,齐齐倒吸一口气。

这是谁家的孩子,竟然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