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王布犁如此有“道理”的话,朱标稍微愣了一下便回过味来。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王布犁听到曾经要背诵的阿房宫赋,忍不住笑出声来。

看来大明太子也得背这玩意用来学习,只不过大家是用来考试,而朱标是为了长见识。

“你不是没读过吗?”

朱标对此表示怀疑,他一个没读过的人怎么晓得这些道理的。

“科举考试要考四五经,我不喜欢看这些,不代表我不喜欢看看诗词歌赋啊。”

王布犁的话滴水不漏。

其实朱标自己个也不爱看四五经,奈何

这是当初他爹定下来的八股取士,对于他而言,想要搞一套那也是颇为困难的。

朱标也听他老师宋濂吐槽过,八股取士的人才,他本来很高兴的想要探一探这些人的底,结果有些人完全是双眼只会瞪人,舌头打结,根本就回答不了他的问题。

这些人当官也不会有什么建树。

但大明初立,缺乏官员,只能硬着头皮让他们去干,干得不好再给革职。

这也是八股取士后,朱元璋觉得这帮人执政能力真他娘的废物,然后宣布暂停科举,改为察举制。

主要问题也在他爹朱元璋,自己个都不是很了解四五经,但为了皇权稳固,控制读人的思想,硬生生按着朱熹的注解学习。

“现在朝廷暂停科举,改用察举制,长久下去不是办法。”

朱标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因为无法让读人为大明所用,反倒会培养出如袁氏家族那样四世三公的人物。

你提拔他,他也不会感激你这个皇帝,而是感谢“胡惟庸”。

“那你就想法子改变一下啊。”王布犁又给他倒了杯茶。

“谈何容易。”

朱标也不清楚要做出什么改变,选拔人才这种事,唐宋都有,除了考试之外,还能有什么手段。

“改变考试内容,这不是简单,四五经有什么好学的?”

王布犁满脸不屑的道:“就八股进士,他们当了知县,可有几个人能比手底下的吏员更懂业务的!”

朱标摇摇头,他爹定下来的科举考试的内容,怕是很难改变的。

王布犁他就是自己不喜欢看四五经,所以如此厌恶。

“你说的有道理,但没什么用。”

“嗨。”王布犁随意的摆摆手:

“我就是随口一提,我记得唐宋不也有科举考试嘛,为什么不参考前代,非得自己制定呢?

至少人家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检验,而大明的科举考试经过两轮检验,就发现许多错漏,陛下及时制止,也是想要找出一个好法子,你献言献策啊。”

这个方向朱标倒是没有想过,经过许久的战乱,大明对唐宋这方面的见闻,还是少很多,哪像后世都能随便搜索。

寻常人接受到的信息量,有可能是大明一个人一辈子都接收不到的量级。

“此事我会向爹说一说的,不顾你也知道,我爹比较固执,很难听得进去别人的劝告。”

王布犁深以为然,所以老朱要是在这,他根本就不会说这些话。

总之就是对对对。

朱标站起来,在屋子里走了几步:“其实我真的想要用脚步丈量一二这天下,也想作为使者出海到别的国家去见识见识。”

“快打住吧,这不是一个太子该干的事,你这一辈子都注定要被控制在那个别人求而不得的宝座上。”

王布犁坐在椅子上转动自己的脖子:

“有些事你还是让你的弟弟们去做吧,反正养那么多弟弟,不用白不用,省的去了封地不干人事。”

朱标一直都觉得王布犁很有“智慧”。

这种智慧不像是郎中家里出来的,也不像是读能学到的。

他漫不经心说的话,有时候往往充满了哲理。

况且他爹大肆封王,也是要用藩王作为屏障,保护大明的地盘。

这一点在朱标看来,王布犁是很好的理解起来了。

“你为什么笃定他们不干人事?”

朱标眼里露出探寻之色:“你不过是与老四关系密切了些,其余人你见识过?”

“老五我也见过,他倒是个老实孩子,非得要跟我爹学医,其余人不怎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