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让皇后头疼的翁婿关系 (第12页)

松赞干布眉头直跳,“天可汗如此尊贵的人,生活还会困苦吗?”

“是啊,朝中处处要花钱,明明还如此紧张,他还要想着修建太液池,用来给他这个天可汗钓鱼为乐。”

岑本继续记录着,只是手中的笔慢了不少。

松赞干布点头道:“听了唐玄奘的建议,吐蕃也在修建布达拉宫,吐蕃需要一个族人敬仰的所在,就像是中原的长安,就像是秦时的咸阳。”

这个吐蕃赞普把诸多部落之间的不和比作缺少共同敬仰的方向。

他的想法确实不错,可就算是这么做了,在人心尽失的情况下,能够收回来的人心又有多少?

人们会拥护你往往不是你建设了一个多少宏伟的所在,而是你的所作所为能否受到人们拥戴。

这才是根本所在。

而且这个道理在中原已经被检验了无数次了。

外交院除了加强吐蕃与中原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在与这个吐蕃的国君争抢人心。

人都是现实的,就算是吐蕃人也希望能够安定下来,他们能够信任松赞干布一次二次,可以后呢?

就因为这样的信任,松赞干布才能领着吐蕃部族发动战争,并且收复羊同,苏毗,彭域等地,一度让吐蕃扩张。

三年前,正是吐蕃的巅峰,松赞干布这个年轻的赞普,看了看四周,发现东方有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就是大唐。

他想要挑战大唐。

松赞干布带着吐蕃的绝大多数青壮年投入战争,在凉州攻城失败,损失惨重。

而在之后的战斗中,战事虽有起伏,最后还是在苏定方和牛进达的前后夹击之下败得七零八落。

导致现在吐蕃损失了众多青壮年人口,这些人是吐蕃的生产力,损失了这么多人家部族当然也不乐意。

这种信任的代价很大,在这种代价下,还会信任他吗?

也正是现在吐蕃人心离散的时候,外交院也在这个时候苦心培养人手,趁这个时候,让更多的吐蕃的部族归于大唐。

国君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吐蕃的众多平民普通人能否向大唐臣服,去收服松赞干布不现实,让他一个人臣服并不能说明什么。

让所有的吐蕃人成为大唐的子民,让他们学习关中字,说关中话,学习中原的礼法礼制才是正道。

这方面的事情一直都是张大素在安排,以搜集吐蕃风土人情的典籍为由,派出了数十个精明能干,善游说之人拉拢吐蕃的大部落的贵族子弟。

松赞干布不解道:“天可汗当真是如此人物?”

“何止如此,天可汗现在还很飘。”

“很飘是什么意思?”

“就是飘飘然,很膨胀,就是骄傲自大,不考虑战争的成本与收益着急去攻打薛延陀,他能收回出征的成本吗?”

“原来是这样。”

松赞干布喝着茶水,天可汗要攻打薛延陀,听到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岑本,一边记录冷汗直流,张尚的话语越来越危险了,评价天可汗的为人就算了,还将这种朝政大事说出去,这是能说的吗?

“想来县侯为了国事,时刻担忧。”

“是呀。”张阳直抒胸臆,感慨着,“俗话说得好有多大的锅下多少的米,天可汗应当量力而行,还有天可汗那几个孩子,一个个都教成什么样了,太子殿下老实憨厚,哪天被人卖了都不知道,还有魏王殿下,要是魏王殿下能够即位将来一定是个昏君。”

许敬宗越听越觉得不对,此刻好想把张尚的嘴堵住。

张尚可以不要命,外交院上上下下都还要活着的呀。

“老松,你觉得呢?”

听到这个怪异的称呼,松赞干布有些接不上话。

“说赞普生分了,就当是交给朋友,就叫老松了,方便不绕口。”

松赞干布诧异一笑,“县侯为人直爽,与外界传闻性情孤僻大相径庭。”

“老松啊,我们谈归谈,上一次为了吐蕃和大唐停战,那些约定你还记得吧。”

一口一个老松,话语听着很亲近。

说到当初的约定,松赞干布一手攒拳神色也紧张了几分,“禄东赞说这都是你逼迫的。”

张阳又道:“不论怎么样,当初的约定都已经写了下来,而且还留有字据和印信,吐蕃不会不认吧。”

松赞干布缓缓点头,“我们认。”

“那为何当初说好赔偿三十万贯,到现在一点音信都没有?”

“我们会想方设法还给大唐的。”

几个随行而来的吐蕃人面对这等屈辱此刻咬牙切齿。

他们的脸色不善,许敬宗也紧张了起来,要是这些人动手,不论说什么都要保证张尚的安全。

也不知道魏王殿下的侍卫打不打得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