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之间的话语像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初请孔颖达出山就废了不少心力,他能留在国子监也是朕拉下脸请来的。

出身孔家又是孔子后人。

这样的人能够拉拢也让朝堂在士林中站稳了脚跟。

或许在孔颖达眼里朕就是一个粗人,就像是先有鸡和先有蛋的问题,在孔颖达眼里朕就是一个不懂其中深奥道理的杀才。

李世民眼神闪过一些无奈,只要拉拢孔颖达,至于其他的事情朕何必在乎。

关中要入秋了,正是一年收获粮食的时候。

九月份的关中田地里都是忙碌的农户。

张阳看着一袋袋粮食搬入村子里,这是今年一年的收成,光是看着就让人很欣喜。

唯独身旁有个煞风景的小胖子,正在哭诉着。

李泰又被他父皇给数落,数落的原因是他对国子监的孩子发号施令,而且还不好好读。

“姐夫,你说我该怎么办!”李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述着。

“那就好好读。”

“本王每日都在读了,回到府邸之后天天读到深夜,可是父皇不信,他说我一天到晚钻研生意,还说我成年之后就去封地,去了封地就再也见不到姐夫了。”说着话李泰哭得更大声了。

四周的村民都看了过来,不知道还以为我这个当姐夫的欺负你魏王了。

李玥拿着一本册子而来,“也没有在父皇面前读,父皇要的不是伱读的样子,而是青雀读的成果。”

接过自己皇姐递来的册子,李泰打开册子看了起来,“这上面写这些做什么?”

张阳笑道,“这是这些日子我和你皇姐在国子监读研究出来的成果,不如魏王殿下尝试编撰籍,以此来体现魏王殿下这些日子以来的成果,名我都帮魏王殿下想好了,就叫中原地理。”

“中原地理,好土气的名字。”

“土气吗?我觉得这名字好,简洁明了。”

第二百零五章 括地志 (第22页)

李泰停止了抽泣,他不断翻看着这本册子,“皇姐这册是从舆地志上归纳而来?”

李玥点头。

脑海中有了思路和想法,李泰眼中又有了希望,“就叫括地志,什么中原地理,怪不好听的。”

张阳皱眉道,“我还是觉得中原地理比较好。”

“就叫括地志!多谢皇姐开导。”

见李泰兴匆匆要离开,张阳又嘱咐道,“魏王殿下留步。”

闻言李泰不解地回头望来。

张阳小声讲道,“就算是魏王殿下成年之后要离开长安城,想来陛下和皇后也是不舍,不如先把括地志的纲要给陛下,并且延长括地志的编撰时间,借此也可以在成年后有一个留在长安的一个由头。”

李泰在原地愣了愣,然后重重点头便离开了。

李玥低声说着,“光是这样会让青雀留在长安吗?而且李佑已经被遣往封地了,说不定下一个就是青雀。”

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应该可以吧,如果你父皇知道括地志的价值有多大。”

现在的礼部是高履行当家,张公瑾住在骊山脚下养病,张大象和张大素两兄弟也时常会来看望。

张大象依旧在礼部任职,在出现以权谋私的事情之后,张大象在礼部的任职时间不长。

虽然会让高履行对他挑刺,这些事情两兄弟也都忍下了。

今天发生的事情,让张大象实在是忍不了,甚至和高履行动起了手。

瞧着张大象狼狈的模样,张公瑾摇头道:“不知审时度势,难成大器。”

张大象的嘴角还有些淤血,“高履行让薛延陀的夷男可汗回到突厥,这无异放虎归山,让我们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荒废。”

“朝中同意了这件事吗?”

“有人反对可也不多,再怎么说也是高士廉的人,明日夷男可汗就会被放往薛延陀,为了体现礼部在关外人眼中的威望。”

张大素脸上带着气愤,“此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将我们礼部一直做的努力全部否定,甚至还要派人联络吐蕃,要和吐蕃松赞干布交好,甚至还提议和亲。”

越说越气,张大象拍案喝道:“这礼部不想再待下去了。”

张公瑾无奈摇头,“这点委屈都受不了,你以后谈何成大事?”

张大象呼吸沉重,和高履行动手,得罪了不仅仅是高履行这人,可能还有高士廉。

“明日我就告假。”张大素低声说着。

见老师看着自己,张阳低声道:“受不了就暂且退下来,也没什么,就让高履行去发挥他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