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不到十天,徐家村大队的烧砖窑建好了。

村头的大路边,矗立着一个几米高的“大土堆”,砸进去大把力气的汉子们站在旁边,披着带补丁的衣裳,脸上都是笑嘻嘻的;他们或者抽着旱烟,或者是用报纸卷的纸烟,畅想着出砖后的景象。

徐志全在给请过来的专家递纸烟,这可不是村里用报纸随便卷出来的,这是正经从供销社买来的。

“马师傅,您看咱们这砖坯弄得可还行?”

请来的这位马师傅唤做马万全,四十岁上下,和大家一样披着带补丁的衣服。

看着地上的砖坯,马万全也挺满意的。前几天他看着这个砖窑建起来,又指导这群村民做了砖坯,当徐志全提出来让他过来“当个大工”的时候,他一下子就答应了。

只要砖能卖出去,他一个月就能挣五十块钱!往后看行情还能涨。干部一个月才多少钱?这里还一天三顿管他吃喝哩,这种好事到哪去找?

他在这里又不用出大力气,只管吆喝别人;他打算先在村里寻个没人住的破窑洞,把自己的小窝给搭起来,先将就将就。

婆娘和娃娃不能接过来,一个要种地,一个要上学,他就在这里多挣一点。

“么麻哒!明儿一早,咱们就可以烧砖哩。”

徐志全的信心有些不足了:“马师傅,这砖烧出来,真能好卖?”

尽管郑卫民在信里一再强调,只要你有东西,就不怕没人要,但事到临头,徐志全心里又开始打小鼓了,他迫切地想从马万全这边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让心里安定下来。

马万全笑道:“徐支,你就放一百个心!咱们这个烧砖窑刚动工就有人盯上咧,到时候不用咱们说,只要把烧好的青砖往路边一放,自然有人来打问。”

“真能行?”

“能行着哩!”

明天一早要点火烧砖的信儿传得满村都是,奋强二栓尕娃等小孩在砖窑附近来回疯跑,他们对大人有着盲目的信任,都感觉到家里要开始挣钱了,好日子要到来了。

徐志全招呼大家伙回去休息,他一个人到了大队部,端着茶缸子,喝了大半杯水,又倒上一杯。

把煤油灯点起来,徐志全伏在桌子上给郑卫民写信。

县里的领导抓大方向,人家不会给他具体建议,更不会给他打包票;乡里的领导因为责任制的事情还在闹情绪,这个时候也不管他们了,用他们的话来说,那就是“什么都责任制了,你们自己干去”。

这个事情还是郑卫民给他的建议,他们开会讨论之后觉得可行,便干起来了。

明天就要点火,马万全给了保证,徐志全愿意相信——实在不行就便宜卖嘛;人家卖三分五厘,他可以卖三分三厘嘛。

看到大队部有光亮,徐根伟也过来了。

“支,我一看到点灯了,就猜到是你了。咋还没回?”

“不想回,给卫民写个信,同他说说这个事情。明天一早就要点火了,咱们这个事情要是能弄成,往后多的力气就能换成人民币哩。”

“是得让卫民知道,附近的几个乡,加上咱们才有两个砖窑。咱们的又是新修的,劳力又多,肯定能弄得比他们的强。”不知不觉,徐伟根也开始把郑卫民当成大人,并且是一个能拿主意的人。

徐伟根掏出旱烟,凑到煤油灯上点了,默默地抽着;答应给人家马万全开的工钱还没着落呢,要是明天的这一窑砖能成,那这工钱就算有着落了;要是不能成,那也不用付了,大队里的汉子会直接把马万全给揍出去。

两个男人都没有说话,徐志全就着煤油灯把信写了,写完之后,熄掉煤油灯,各回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