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组委会主席沃尔什,毕竟黑板上写的内容他也看不太懂。

他站了起来,开始鼓掌。

接着陶哲轩站了起来,开始鼓掌。

邱成桐站了起来,怀尔斯站了起来,科里也站了起来,会场的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掌声经久不停,似乎要把会议室的屋顶都掀开。

虽然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肯定黑板上的证明过程完全正确,但没有人怀疑这个年轻学者的智慧和勇气,以及恐怖如斯的计算能力。

听着台下的掌声,孔明无奈又上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段话。

【抱歉,我现在说不出任何话,也许只有改天再解答大家的疑惑了。】

众人这时才反应过来孔明还生着严重的病,短暂地沉默后,爆发出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陶哲轩跑上去一把抱住了孔明,兴奋得嘶吼着。

“不可思议,你真的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

邱成桐没有理会拉着他手舞足蹈的怀尔斯,只是默默看着孔明和抱着他的陶哲轩,脸上的皱纹逐渐舒展开来,眼里饱含热泪。

科里还在忘我地鼓着掌。

……

此刻最忙碌的要数后排的记者们了,拿着相机疯狂拍摄着,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事实上从孔明上台开始,他们就闻到了大新闻的味道,无论接下来是否能成功证明,都是不小的新闻噱头,比起前两天的平淡无奇,记者们显然更喜欢今天的气氛。

张美美就是其中的一员,去年她从国内华新社总部调到驻美国分社。

因为太过年轻被那个可恶的中年油腻社长排挤,只能来采访这种注定没有流量的活动,数学这种高端局才有人懂的东西,毕竟还是比较小众的。

跟着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年轻的摄像师,其他人都去采访今天两国的高层座谈会了。

但有时候幸福就是来得这么突然。

基于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优秀的新闻嗅觉,孔明写完第一张黑板的时候,她就给油腻的中年社长打了电话,想给他汇报这边的情况,看能否申请到现场直播,或许能赶得上中午的午间新闻。

怎料对方根本不接电话,没办法只好联系到总社的老领导,一番解释后领导非常重视,让她密切关注事情动向,随时做好直播准备。

过了一会儿,总部便通知她接通现场信号,将现场画面传输过去。

总部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评估,但那些数学公式谁能看得懂啊,只好去高校里请专家教授。

董伟接到电话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他刚上课从教室出来,心里想着大洋对面孔明的报告会大概已经结束了吧。

听了电视台工作人员的简单介绍后,董伟二话不说,掉头就往校门方向跑,沿路的学生们都纳闷儿董教授今天是不是吃错药了,穿着西装练跑步?

等董伟到达电视台的时候已经11点半了。视频中,孔明最后一张黑板已经写了一大半,快要完成证明了。

“董教授,怎么样了?他证明出来了吗?”

问这话的人显然对数学不太了解,黑板上这么多公式,看一眼就能知道结果?

不理会他们发出的疑问,董伟让现场把画面拉近一些,开始仔细看了起来。

这么短时间他也不可能完全跟着黑板上的内容重新算一次,他又不是计算机。

但人脑相比计算机而言,最大的优势便是模糊计算,通过优秀的数学直觉,可以感觉得出整个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看着纹丝不动的董伟,现场的人别提多慌了。

二十分钟后。

“董教授,董教授,到底怎么样了,十二点后午间新闻就开始了,我们时间不多了。”

事实上大多公式董伟也看不太懂,但凭借他多年数学研究的直觉,再加上现场的数学家们安静地不像话的表现,董伟几乎可以肯定,证明过程没有太大问题。

之所以没有回话,是因为他还没缓过来,这事儿也太不可思议了。现场写出证明过程,这已经不是疯狂可以形容的了。没有绝对的自信,谁敢干这事啊?

想起半个月前孔明在他课后同他交流的情形,董伟仿若隔世,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尽管他还如此年轻。

“抱歉,我太投入了。请理解作为一名数学学者此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