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第2/2页)
章节报错
"前方可是玻璃工坊?"
崇祯遥见白烟伴光,非火药之黑烟,必是玻璃无疑。
"正是,陛下。玻璃已能制,唯有一瑕未除。"
宋应星引崇祯至工坊,玻璃虽透明,却因技术所限,质地脆弱,气泡遍布,犹如冰封湖面。
"洪师傅正全力攻克此难,乃局中琉璃之翘楚。"
宋应星对老匠洪三立赞不绝口,玻璃之梦,正逐步成真。
"呵呵,此事宜徐图之,若岁末能成无瑕之琉璃,科技桂冠定有你一席之地。"
崇祯皇帝悠然一笑,语含深意。
琉璃之器,于陛下而言,或为案头雅趣,然其深层意涵,却似静水深流。
非唯装饰之用,更乃化学奥秘探索之钥。试想未来学府,试管晶莹剔透,烧杯错落有致,皆琉璃之功也,此等变革,岂是小可?
其一,琉璃性稳,化学洪流中自岿然不动,免却药剂侵扰之忧;其二,其透若水晶,试验之微妙,一目了然,宛如观火。
"实则朕心所系,非水泥之固,亦非琉璃之美,宋卿,引朕一观那土豆番薯之丰饶,此乃国计民生之根本也。"
崇祯皇帝言罢,目光已投向那更为广袤的田野,满心皆是苍生福祉。
试验田之所在,非制造局内,而隐匿于玉泉山脚数百步之遥,朝阳之处,由民力所辟,二十亩沃土跃然眼前,土豆红薯平分秋色,一隅更植辣椒,春意盎然时播种,今已绿意盎然,土豆挺拔如尺,红薯藤蔓肆意蔓延,尤以辣椒地红绿交织,美不胜收。
此试验田,乃宋应星心血之结晶,虽劳役多由制造局属承担,然播种、松土之细务,宋公皆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懈怠。盖因土豆红薯,关乎国脉民生,稍有差池,非但愧对圣上,亦难恕己心。
无农药之助,宋应星亲赴田间除虫;缺化肥之援,他则以粪肥滋养幼苗,致使作物郁郁葱葱,虫豸难侵,崇祯帝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盎然,无一丝虫蚀之痕。
“老解,取锹来。”崇祯帝一语令下,试验田守护森严,防民之扰,亦兼灌溉之责。解阎王领命,向民壮索锹,心知圣意,欲掘土豆以验成果。
“朕亲自动手。”
崇祯帝再言,康乾盛世之基,岂容假手于人?解阎王不敢怠慢,双手奉锹。帝选边隅土豆,一锹下去,半土已开,数枚鸭蛋大小、土黄圆润之物赫然显现,帝面露喜色,复掘数锹,解阎王紧随,轻抖泥土,整株土豆现于众人前。
“一、二、三……陛下,整整七枚金蛋蛋!”解阎王喜形于色。
“唯体型略逊。”
崇祯帝略感遗憾,然知此乃原生品种,未经科技改良,产量、大小自难与后世比肩,心中早有预期。
宋应星闻此,忙解释道:“陛下,此产量已属上乘,十亩土豆之收,胜于麦田七至八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