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那天早上,我和同事走在上班的路上,我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在我身边擦身而过。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在重复,但每张脸都在变化,我似乎感觉到,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是别人心中没有印象的普通人,你在乎的其实只有自己罢了,在别人眼里你啥也不是。人永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永远用主观视角看问题,很少有人用他人视角看问题,而能做到用上帝视角来看世界的人那就不简单了。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便把自己微信上的个性签名修改了,之前写的是“独一无二的普通人”,现在变成了“毫无起眼的普通人”,我觉得这样更符合标准。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的确都是普通人,以自己的视角看自己,永远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普通人,但是以他人的视角看自己,就变成了毫无起眼的普通人,独一无二只是自己看不清自己的理想状态,而毫不起眼便是他人看清自己的现实结果,但如果以上帝视角看人类,那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了,可是,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老子的境界了。

既然我们都是普通人,就要过普通人的生活,那也要看普通人的电影,我便想起了是枝裕和的电影。听说他的电影评价极高又获奖无数,我便有了兴趣,想一睹大师的风采,我看了其中一部作品,名字叫《步履不停》,刚看了十分钟,感觉看不下去,电影跟拍纪录片似的,我的评价是寡淡无味,又看了十分钟,从寡淡无味变成了索然无味,于是弃之,但是后来想想,觉得不应该啊,评价极高又获奖无数的电影我怎么会看不下去?虽然食之无味,但弃之又可惜了,于是想要从他人的视角出发,来看看他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和解说,在解说的帮助下,我才通过这部电影感受到了一个家庭背后朴实无华又磕磕绊绊的一生,这何尝不是我们普通家庭的一生呢?

可是,我的阅历有限,难以体会到那些细腻的情感,也感受不到在那些琐碎的细节当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如果没有解说的帮助,我真的难以被触动,更难以发现在那些看似无痛痛痒的对话当中居然传递着深深爱意。是的,我没有经历过,所以体会不到,所以才感觉这电影拍的索然无味,可能导演并不是拍给我这个年纪的人看的,等再过个二十年,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过看完电影,我隐约的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似乎是取决于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和外界关系不大,如果你对外界过于饥渴,那只能说明你内心匮乏,需要他人填补。

电影的最后,男主角良多的父母也离开了人世,他带着一家人在墓前祭拜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大年三十去上坟祭祖的场景,我想到的是传承。我想,普通人的一生都是这样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的任务和使命,随着你年龄的变化,你所扮演的角色也会随着变化。终有一天,你也会从学生变成家长,从小孩长成大人,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周而复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