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钓鱼,这个习惯一直都保持着,后来钓鱼的习惯也没了,因为会想起我死去的父亲。后来又过了一年,我出差在外,休息的时候还是想钓钓鱼,我想,是人都会死的,只是早晚的事,真正的释怀不是刻意的回避过去,而是发自内心平静的接受过去。想清楚这个事情后,我便提前去网上买了一副便宜的钓鱼竿,等到周末休息的时候试试水。

我记得那天下午,天气闷热,我找到了一个大池塘,里面有很多荷花,我围着池塘转了一圈,寻找最佳钓点。在不远处,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在河边钓鱼,小男孩的旁边还有一个老头守着,我猜那老头肯定是小男孩的爷爷。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我小时候就喜欢钓鱼,也经常去河边钓鱼,我奶奶也是跟着在我后面,真是一模一样的场景,真是感慨万千。随后我拿出钓鱼竿,刚放开,就感觉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果然,便宜没好货。

我问小男孩,钓到了没有?小男孩说,空军好几天了。我说,你这咬不咬?小男孩说,咬是咬,就是钓不起来。我说,我来试试。后来我钓起来一条小鱼,小男孩惊呼,你真厉害。我说,这有啥厉害的,这么小,我还不想要了。小男孩说,那给我行不行?我说,可以啊,反正我也带不回去。男孩一听,立马放下鱼竿,屁颠屁颠的拿着手中的塑料袋去水边舀水,准备把鱼放进塑料袋里,可是守在小男孩旁边的爷爷立马阻止了他,并说道,我的乖乖,你别去,你要掉水里了,我可怎么办?还是让我去舀水吧。我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影,不免有些心酸,我便放下手中的鱼竿,走了过去。我又想起了我奶奶,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她戴着草帽蹲在我旁边的样子,想起来每周给她打一个电话就会听到她叫“小孙子是你呀”的声音。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牵挂。我觉得做人一定要有牵挂,你牵挂你的亲人也好,爱人也好,友人也好,你牵挂着他们,他们牵挂着你,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因为爱与被爱都很幸福,这也就是你我活下去的目的和动力,没了牵挂,人生将毫无意义。

当然,牵挂的前提是建立在你我都愿意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结果。如果一个南辕,一个北辙,那就不叫牵挂,而是个人心中的执念了。真正的大师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都是“杖竹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处世态度,而不是只遵守行为,不遵守内心。刻意的回避只能证明你是在意且纠结的,而正常的交流都是自然且平静的,这事过了就过了,绝不纠缠不清,绝不精神内耗,而有人在心里却一直放不下,有一定修行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放下,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确太难。

学习技能是生存的本能,而学会放下则是生活的智慧。相比于本能,放下才最难。一个人如果心中的执念越深,他就越不容易放下,越不容易放下就越有可能走极端,走极端的结果就是,既害别人又害自己。如是这样,大祸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