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仁不忍百姓受难,于是恳求天师府的道长,想出了第三套方案。

那便是用自己的肉身之躯充作容器,将匣子里的邪祟阴气转移到他的身上。

人有魂魄生气,宋学仁或许可以用自己的意志,控制住这些阴气。

这是个冒险的方法。

首先,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就极高。其次,要求当事人心志坚定,魂魄稳固,不会被邪祟阴气给冲散。

最后,对施法者的水平也极高,能够正确地将阴气传到当事人身上,并且护住当事人的肉身与魂魄,其水平要求比在麦芒上刻字还要困难。

但是宋学仁还是想试一试这个计划。

皇帝既然不愿意将匣子摆在皇宫中,匣子放在闹市,也许会伤害到百姓,这便是当时他们唯一的计划。

宋学仁全程瞒着魏国公和谢氏,并没有让他们知道这事。

所以他们两人只能看见宋学仁每日从院回来后,总是浑浑噩噩,没有精神。

其实那个时候,宋学仁已经将匣子里的邪气,引入了自己的体内。

施法过程中,宋学仁的魂魄几乎涣散。

那天师府的道长只能临时想出一个办法,将宋学仁的魂魄,牵引到他出生时获赠的那把宝剑之上。

等到他的肉身适应了阴寒邪气,再将魂魄引回体内,慢慢尝试掌控邪气。

施法过程对于宋学仁来说,比严刑拷打还要折磨。

但是他忍受了下来。

道法几乎成功。

就在他将要掌控住匣子里的邪气时,肉身却还是吃不住痛苦,被里边的邪气硬生生给撕碎。

这也就是谢氏和魏国公看到的那一幕悲剧景象。

他死得实在是太惨。

让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身上的血肉,一寸寸皴裂,最后痛苦而亡,也实在过于残忍。

魏国公和谢氏,根本忘不了当时的场景。

每晚的梦靥里,都会有宋学仁哭喊的声音。

谢氏闭上双眼,从记忆中抽回思绪。

她声音有些颤抖,脸色已然发白:

“后来……魏国公去问过陛下。陛下从头到尾,都知道这些事。他甚至知道,若是施这法,仁儿可能会死。

明明那匣子放在皇宫之中,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也是她为什么觉得是皇帝害了宋学仁的原因。

明明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大家都不用出事。皇帝却自私地不肯用,只让宋学仁去送死!

这让谢氏怎么能够内心平静!

每个夜晚,她都会梦见宋学仁的脸。

她总在这时,反问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多关心宋学仁两句,为什么要让宋学仁独自承担这么重的责任。

是不是她当时多留个心,也许宋学仁就不会死,也许他们能找出其他办法,保全所有人的周全?

谢氏就像是被套进了一个黑麻袋,脑中只有这些问题循环作响,完全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这么多年,她一直都是这样过的。

只有拨弄手中珠串之时,才能让她获得片刻宁静。

其实不止是她。

就连魏国公,在宋学仁死后,也变得更加孤僻,若说从前性格虽然古怪,但还见些朋友,宋学仁死后,他就彻底将自己封闭在房,就算别人上门,也都是爱答不理。

他总觉得是自己害了宋学仁,若不是自己出了事,宋学仁也不会去边境,便也不会找到那个害人的匣子,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事。

销毁匣子,保家卫国,本来应该是他的责任,现在却让宋学仁替他承担。

魏国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世上便也没有他看得顺眼的东西,包括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