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了这一部分的念头。

方欣便开始思考起了,关于静修境界真正的修行之路:

“如果这静修之路真的如同诸位前辈所说的话,那这静静的修行,可并不是居于一处闭关。”

“心思平静,无一丝波澜。”

“体味人间百态,游走大千,这才能神完气足灵光具备,使得自身法术大有长进。”

根据这一个又一个手札上面所描述的,方欣也明白了这静修境界应当如何修行。

静修并不是单纯的闭门造车。

不仅不让闭门造车,反而鼓励道人外出修行,去体悟这大千世界。

而且真正的修行也很简单。

只需要一直感悟自身的法术,寻找到与自己契合的法器,随后便是双方互相浸染。

刚开始很艰难。

因为想要真正的把自己的道,烙印在不同的灵材之上,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心力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

许多道人刚开始的时候,便以自身法术练就神符,随后取巧练成法器。

等到真正练成法器之后,再用数十年的时间将这法器孕育,从结果倒推回开始。

虽然这样刚开始是简单了。

但是对于以后的修行,却有着很大的阻碍。

不为真修所取也!

而静修境界的修行,就是将自身的法术灵光完全的与手中的灵材互相契合,并将之练透。

等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真正的将其融入到自身,法与道合之时,那就是成就了上品悟道之境。

到了那个时候。

道人挥手之间雷霆霹雳,踏足之间风云俱转,自己修成的种种法术信手拈来。

已是方士之下第一流!

当然了,方欣更加惊讶的是,他竟然在其中看到了关于上品悟道,踏入方士的方法:

“初修行,当法中取一术,再修行,则须由术及法。”

“等到大法终成之日,便是那方士成就之时,求道有方,求道有法,亦为如此。”

在这一方面介绍的很简单。

就是到了上品悟道境界的时候,基本上想要更进一步,只能有着自己的法,自己的路。

每人的法都不一样。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法,没有自己的路,那便会被困死在上品悟道境界。

一切全靠自身天赋才情!

真正明白了修行的道路,方欣隐隐约约对于自身法器的材料,也是有了一种模糊的理解。

不过最终还是没有确定。

毕竟这天下之间造化无数,还是得真正的走出去,去切实的看看,这才明白哪个是最适合自己的。

放下手札之后。

方欣便一步一步的,向着那诸多传承玉碑所在的方向走去。

然而。

他却并没有贪多。

反而直直的,向着那一个绘制着一个玉壶的,最前方的那玉碑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