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获得你15分钟的注意力,让我们把焦点放大,把时间放远,纵览一下人生的尺度线,它会驱散你当下大部分的迷茫。

这篇章,我要讲的是,一个比高考比考研都更重要的,人生系统。

“如果我们这一生,不管怎么努力,不管怎么改变优化,上限都注定我们只能成为一普普通人,那我们就在认知上多走几步就好。

在我们读的时候,整个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就是“考个好成绩,去个好大学”,你的老师会这么告诉你,你的父母会这么告诉你;

等我们工作了, 整个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就是“挣更多的钱,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你看到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互联网上的每条信息都这么跟你说;

再然后,等我们再长大一点“结婚,买房,下一代的抚养,上一代的赡养”,已经不用有人告诉你了,惯性会推着你做这些事情。

这些东西,他们总是围绕着“责任,价值,道德”。

也许你已经发现一个问题了,社会时钟的出现,到底带来了什么?

垄断。

到底垄断了什么?

它垄断了成功的评价标准。

“有更高的学历,挣更多的钱,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大一点的房子,好一点的车子,让身边的人都喜欢和满意。”

人生的究极,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就是这么一幅图景。

它很对,但它不能成为终极,它不该是人生唯一的标准回答。

社会时钟有好处。

好处就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用思考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到底要过什么生活,做什么事情会让我们感到开心。

你跟着做就行了, 大家都在这么做,大家都说应该这么做。

但是如果成功只有一种形态,只有一种样子,只有一种可以想象的空间。

那成功的路径,必然单一,这条路上必然拥挤,必然这条路上就是卷了又卷,没有止境。

“如果我们的人生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想象,只有一种标准可以通向成功,那必然这个世界上遍地都是失败者。”

本不该如此。

这个标准,是整个社会稳定的规训,是我们现行化系统的指向。

它合理,但它一定对吗?一定适合我们吗?

不一定。

“那我们放弃这种标准不就好了?”

“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他们没有去迎合这些期待,就会有压力。

社会舆论的压力,周围人的压力,父母的压力,以及“脱离了一个秩序不合群”的孤独感。

“你为什么跟周围的人不一样啊?”

“你看是谁谁谁都怎么了,你怎么还是这样啊?”

最后,你也会感觉到“我好像跟他们都不一样”,你自己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不够坚定,你一定感觉到的是无力和迷茫。

我们当然可以成为不同,叛逆的,与主流不同的,但是我们自己得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们当然也可以成为相同,但不应该是附庸的,随波逐流的,我们得理解这个标准认同这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