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上工的人早早的走了,知青点还是只剩他们四个。

陈予安和纪煜明被林弯弯安排去山上砍柴了。

她和刘知知则是往大队长家走去。

“桂花婶,您在家么?”

听到林弯弯的声音,袁桂花探出头。

“是弯弯丫头啊,找婶子有什么事?”袁桂花正在家里和面贴饼子,这阵看见林弯弯找她,连忙洗了手,又在围裙上擦一擦就走了出来。

“婶子,我们今天开火做饭,但是刚到村子,还没有种菜,能跟你家换点么?”

“当然可以,你想换点什么?”

农村家都会在自留地种些菜日常吃,现在正是蔬菜成熟的季节,家里多到吃不完,大部分都会晒些菜干。能换出去一些也是好事。

“随便换些蔬菜就可以,如果有鸡蛋的话,我们还想换些鸡蛋。”

对于大多数农家人来说,鸡蛋这种金贵东西不是谁都舍得吃的,一般除了给老人孩子或是孕妇壮劳力补身体。其他的那些,都会攒起来拿到供销社换钱票或其他生活用品。

“行,正好这几天攒了十五个,都给你们拿走。”袁桂花边说着,边进屋,拿过来一个竹编的小筐捡起鸡蛋来。

“这个小筐是你叔没事的时候自己编的,不用拿回来,你们留着装东西。”

“行,那谢谢桂花婶了,对了婶,我叔能不能编村里人背的那种背筐。过两天我也想上山捡些蘑菇山货。背着背筐要方便许多。”

“这有什么难的,交给婶子了,过几天你来拿,今晚我就让他开始编。走,咱再去摘点菜。”

“好。”

现在的地里,正是辣椒、茄子、豆角、黄瓜等蔬菜成熟的时候,结的密密麻麻的,可见桂花婶把菜养的很好。

袁桂花为人大方,加上知青对他们家也不抠,她也就没计较用什么换,换多少,各种菜都摘了许多,还顺便将家里的背筐拿了一个。直到背筐装满了才停止。

“这个筐你们先拿着用。就这么背回去吧,还好拿一些。”

林弯弯接过背筐之后,刘知知上道的将手里的东西塞了过去。

“桂花婶,这是我下乡之前我妈给我准备的细棉布,听说你家有个刚满月的小孙子,这细棉布给孩子做里衣最合适了。”之前走关系大多都是用的林弯弯和纪煜明的东西,这次说什么,刘知知都坚持要自己出这份交换礼。

林弯弯也就没和她客气。毕竟要长长久久的相处,太计较了,不但自己累得慌,别人心里也不舒服。

“这…这怎么使得。你还是拿回去自己用吧,就一些自家的菜,不值得这些的。”袁桂花的消费观真是不停的在被这几个知青刷新。

大队上往年来的知青也不少,也没见过哪个这么大方过。

庄户人家,谁的衣服不是缝缝补补,大的穿完小的穿。哪有舍得给小孩用这么好的布料的,几天就长大了。

即使她家在村里的条件也算数一数二的了,那也弄不来这布。

还是那句话,票太难得了。

“您就收着吧婶子,我还有呢,您要是不收,下次我们都不好意思来给您添麻烦了。”

听她们这么说,袁桂花也就接过了棉布。

这么好的布,她也是真的不舍得推走。小儿子马上要说亲了,这彩礼有块布,也体面了不少。

“那这次婶子就厚着脸皮占你们的便宜了。菜吃完了就来摘,不过说好了,下次可不能再拿东西啦。”

林弯弯和刘知知应下。

下次再说吧。

毕竟这东西对刘知知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就真的全送人了,也不怕,她的衣服,即使几年不做新的也是够穿了,何况以后都要在村里上工了,也没必要穿什么新衣服。

再说知青点这边,现在王颖对新来的知青,特别是林弯弯,简直是恨到了骨子里。

这会儿看着两个人背着满满的背篓回来。更是又嫉恨又不甘。

“呦!这是上哪去了?满载而归的,该不是薅社会主义羊毛了吧。”

这句话说的,可算得上狠毒了。

在这个一切都属于集体资产的年代。这样的一句话,足以将人送去农场劳改了。

“你…你…你怎么可以这么说我。”

林影后上线。

“姐姐,你怎么可以这样污蔑一个根正苗红,一身正气,秀外慧中,善良坚韧的知青同志?作为下乡的知青,我自问我上能服从领导安排,下能跟村民和谐共处打好关系。为什么偏偏到了同为知青的姐姐面前。你是处处看我不顺眼?难道说,非要逼死我才罢休么?难道说,姐姐是敌国的奸细,故意来瓦解我们知青群体的么?”

林弯弯声泪俱下,这操作连刘知知都不得不喊一声六六六啊。

萌宠在心里翻开小本本,记下大腿的语言和动作,以便学以致用。

“你,你在说什么鬼话?”

王颖觉得自己要疯了。这林弯弯是什么毛病,说一句就哭哭啼啼的。那边说边哭的腔调,配上一脸幽怨的表情,真是让人觉得又无语又诡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