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逾百丈的金甲护法力士,傲然挺立,执金刚宝杵,下瞰峰上金圈之内的大颠和尚。

孤峰顶处的大颠和尚,也不过只到了那尊神将巨身的胸口高处。

“无尘金刚?”

大颠和尚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中土佛门常供的护法神之一。

只是这法相虽固然高大,气势浩然,但这一副金甲黄绦,外放霞光的身姿,却是亦真亦幻,半透不透,从身躯中还能隐隐看到身后的荒原。

大颠和尚面对着这尊足有小山高的无尘金刚法相,却是面无惧色,反而眯起的眼睛亮出光采,现出赞叹之意:“此宝能变无数神剑,而今又现出如此威严法相,当真神妙无比。”

无尘金刚出现,一旁观看的人里,邵元世却是最为诧异的一个。

他在第一道考验之中,可谓是费尽心力,将以往在《皇极经世》上所学,尽数施展,在龙马背负的河图图案上,反复推演,无数次穷极历算,才在河图之中,找出转瞬即逝的一线生机,通往镇岳灵宝所在之处的出口才赫然出现。

这令他更加相信,这镇岳灵宝必与儒门有关。

但当他考验失败,大颠和尚上场后,那镇岳灵宝所变化出的,竟然是一尊佛门金刚法相?

能显化出龙马河图此等幻境的,竟然又能变出佛门的护法金刚来,这简直是旷古未有,举世难遇的怪事。

邵元世自小受到的教导就是敬天地,与佛道两家和睦但不随其流,本来教义有别,有弃道从释的,也有出家从道的,更有从俗世出家为僧的,但绝没有能兼习两家或者三家法门的。

道门与儒两家虽然都与易学渊源极深,甚至修行之初,都是经历养气,存神二境,但再到后来,也不免各分泾渭,修行殊途。道门的炼就龙虎二气,进而结成金丹九转,汇聚三花五气,儒门则继续精炼儒门正气,天人感应,法用外界万象,参明天地运行之理。

儒门中人不会炼就金丹,道门的自然也不会练出气海之穴,打通灵脉,炼就八极之象。

至于佛家,那就更是如此道理了。

佛家修炼不以易学为源,本来就是西方传至中土之法,修法也是自成一派,不与儒门道门相同,就连最开始基础的戒定境,也与道门养气境不同,练出的是为积蓄脉轮做准备的“法气”,和道门玄气比,也只有最开始养气境修炼成气形的样子相似,后来就截然不同了。

三教在邵元世印象里都是泾渭分明,断然不可能结合在一起修炼的。

天下之大,各大宗门传承悠久,也不是没有人以身犯险,邵元世自己就曾在修炼时听闻过前朝道门有人试图佛道双修,结果反而走火入魔,功力尽丧神智全毁,此类例子三教皆有,更有甚者还有贪多务得,最终堕入妖道的记载。

修行之人如此,有两家或者三家特征的灵宝兵刃更是天方夜谭,想都别想。

可,如今摆在眼前的金刚法相又狠狠地在邵元世内心筑起的坚牢印象里打下了一记重锤!

刚刚那道势如山洪,飞若游龙的磅礴飞剑,邵元世已觉得其气势浩**绝伦,颇有儒门挥剑绝浮云的气势,这镇岳灵宝究竟是什么样的奇珍异宝,才能有此能耐,又再显化出明显截然不同,佛光凛然的佛门金刚法相?

这世上真有如此之宝吗?

邵元世气息都未完全恢复,只怔怔望着远方的无尘金刚法相,心绪澎湃汹涌,一时难明。

至于吴逸与白莲衣这边,他们因为这一幕所受到的震撼,与邵元世相比则是小了许多。

吴逸自不必说,他练的就是“功成随作佛和仙”,“三教源流”的东玄天极大圣尊亲传《元天妙真诀》,修行之初就被师傅强调过三教合一,他本人碰巧半路出家,也没什么门派之见,对这尊浩大金刚法相,除了感觉金光炫目,气势真足以外,也没别的想法。

而白莲衣呢,她是得道的白鼠精,受哪吒神像之光启蒙灵智,又蒙紫阳真人一脉的虚谷子收入门下修得大罗正法,在南海莲台上获得“半截观音”剑阵,不久之前,又得了师傅虚谷子传下的元真宝灯。

三百余年下来,佛道两家都有机缘于她,她修为虽然不如邵元世和陆恒云,但门派之见却要比他们淡泊许多。对镇岳灵宝也没有陆恒云和邵元世那样背负身后宗门的执念,仅有恩师的遗愿是一睹宝物真容,至于这灵宝是哪家灵物还是哪尊佛宝,倒还在其次了。

白光变幻出的无尘金刚法相,手中宝杵舞动,在那百丈巨身之下,宝杵也有十几丈长,在大颠和尚眼前宛如巨柱,掀起阵阵烈风,远扬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