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军团受挫,乐于瞧见(求订阅,票票)
章节报错
就在萤火虫影业开始搬迁进新大楼的这几天时间里,北美电影市场又发生了一些改变。
首先是迪斯尼发行的《歌舞青春3:毕业年》以周末203万美金的票房轻松登顶,同时《孤堡惊情》落至第九位,再度入账52万,北美累计亿,全球累计亿。
紧接着,这个10月的第二周,《地狱男爵:黄金军团》拿到305家院线登上荧幕。
事实上,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可能完全一无是处,原版的虽然赔了,但也拿到了亿,有观众看肯定存在某些可以引发观众兴趣的元素。
最起码《黄金军团》的服化道水平依旧保持了陀螺美术师出身一贯的优秀,经过蓝蝶推广团队的宣传公关,首周末便以3562万挤下《歌舞青春3》成为周榜新冠。
但这还不够,因为影片的口碑崩了,主流媒体批评故事没讲好、角色没立住也就算了,连观众或者黑马漫画的粉丝们也在说电影太烂,充斥着没必要的情节和狗血。
总而言之,成绩和口碑,《黄金军团》一个都没得到,唯一被人称赞的只是画面的协调美,烂番茄百分之6的评分,开画就腐烂,基本也很客观了。
在莱曼看来,这电影之所以市场遇冷,除了角色太多,导致情节割裂,还有个原因是观众对这些暗黑超级英雄电影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特效电影审美疲劳。
要知道,在0年以前,主流的超英都是中成本非伟光正的角色为主,但无论是《超胆侠》、《灵魂战车》、《刀锋战士》还是《地狱男爵》系列,动作特效都占据着很大比重,并不在乎怎么去“包装”英雄。
可大片观众看多了,只要有奇观有特效就有观众买账的时代渐渐过去,除了特效观众还开始看重影片的故事内容,这正是故事和角色塑造相对扎实的《刀锋战士》三部曲盈利了,而《灵魂战车》和《超胆侠》包括《黄金军团》却遭遇口碑失利和票房不及预期的关键原因。
再加上,从《钢铁侠》开始,莱曼入主后的漫威开始重视IP的价值,通过一部又一部的单体电影构建起漫威电影宇宙——每部电影有共同的故事元素、情节设定和角色纳入,利用角色和悬念串联起整个故事逻辑,这在好莱坞是前所未有的。
当然,此时联动的效果还不那么明显,但也让观众影迷开始对影片埋入的彩蛋和对未来开发电影的期盼、讨论,这同样是一种造势。
换句话说,用最有效的宣传带动最广泛的群众,这就是漫威成功的奥秘,但前提是电影要拍好。
而一上来就搞阵营的《黄金军团》显然没有铺垫就直接凸显的失败趋势,让许多电影人松了一口气。
萤火虫影业出品的电影不是没有拿过不好的成绩,但至少都收支平衡,唯独《黄金军团》因为拍摄预算就接近8500万,算上宣发,全球至少要亿才能勉强不亏,但按照这样的市场反应,估计是达不到的。
就算最乐观的预估机构,给出的落点都是2亿附近,这也意味着萤火虫在这个项目上最少要亏2、3000万。
不过能以此打消大家对萤火虫影业的过分关注,其实也不坏,而且,陀螺还为此收心,没那么”飘“了。
他的恶趣味审美其实不算什么,甚至成为了他的标志,但自从拍完《潘神的迷宫》后,莱曼感觉他好像太过沉迷其中,忘了一个导演最该完成的是对故事和节奏的把控。
这样的失利,足够让他清醒。
毕竟按照公司的规矩,他的下部戏审查会严格许多,而且投资标准会下降、分成也是,直到他重新证明自己。
用来对比的话,他提拔的胡安导演下部戏的投资额度会上升,而且利润酬劳会增加。
这样的标准其实不止是看票房成绩,也看回报率和对公司厂牌的提升,后者的话莱曼是鼓励合作导演拍摄艺电影,然后冲奖......优秀的艺片所包含的价值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低。
新的萤火虫大楼的办公室里。
助理梅斯正在汇报一些行程安排,购完大楼和投资服饰后使得公司的流动资金又缩水一大截,再加上项目产出也不够,他又开始物色新的制作。
像已经定下的《博物馆》第二部,明年还要开发《暮光之城》第二部,蓝蝶影业那边接手其他制片厂的发行业务也没停过。
“高斯曼有找过我吗?”
听到助理的肯定回答,莱曼想了想,问道:“他有说是什么事?”
“老板,你忘了《我是传奇》项目的剧本是他在负责吗,他还是此片的制片人,打电话来是因为他已经构思好剧本了,想聊聊拍摄的情况,当初买下版权的时候,你跟他承诺过。”
“噢,这我记得。”
0年上映《我是英雄》,09年上映《我是传奇》,确实现在该立项拍摄了,不然再拖一拖,好不容易攒下的粉丝基础又会流失。
再者,等那位大统领上任,黑人的日子确实好过了一点,虽没达到他演讲承诺的那样,但谁都知道演讲画饼是每个政客必备的手段,谁当真,谁才是傻子。
但这可是个好时机,想想看,在热情高涨的时候,推出一部黑人主演的一线大作,又有着前两部丧尸电影打下的市场基础,能爆发怎样的票房潜力?
至少,应该不会比买下版权改编的那部小说电影差。
说真的,一人一狗的开局其实很有意思,主角研究病毒的身份也很有戏剧感,至少影片把镜头对准一个幸存者,用前半段的时间来展示一个“正常人”的生活,试图保存已经崩解的人类社会——锻炼、狩猎、打高尔夫、看DVD,在无比孤寂的社交场所说“单口相声”,为如何跟“美女”搭讪而烦恼。
更重要的是,这前半段所透露出来的自由都是建立在无比痛苦的失去之上——全世界已经被丧尸占领,而那些丧尸在进化......至于后半段纯属瞎搞,弄得不伦不类。
“回个电话给他,就说我等会过去。对了,罗奇导演的条件我答应了,剧组筹备的事让布莱恩负责。”
《博物馆惊奇夜》第一部全球席卷亿,导演乔伊-罗奇涨薪那是必然的,不可能不提,甚至整个主创班底都会因为涨薪导致预算加大。
这没办法,哪怕签了长约,不代表投入就会少,只是说涨的幅度不会那么夸张,有个限制。
时隔两年,这部戏的启动,导演会拿走900万,主演斯蒂勒1500万,其他配角一同拿走500万,也就是说,什么都没干,就要先付出2900万,而第二部的预算支出亿也比第一部高出000多万。
好在,这些投入不牵扯其他渠道利润的分账,这就是长约的束缚,不然主创早喊出票房+项目收益的模式标准,什么1+1(1000万基础薪酬+北美票房收益的1成,或者直接要求线下分账,这都是演员提薪的方法)。
很多人只看见内地明星身价很高,却不知道早在几十年前,好莱坞就这么玩了,未来2+2的模式都很普遍(2000万+全球或北美2成的分账),这么搞,薪酬过5000万美金轻轻松松,收入过亿也不是梦,你换算一下就会发现,也是好几个亿啊。
更直接一点,资本敢这么投入,是因为他们相信能收获更多,人家值这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