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 章 第一次晋见2(第1/2页)
章节报错
一天时间,在各方的注意下很快过去。次日清晨,栎阳的城门刚刚打开,路上的行人还很少的时候。一架马车就来到了白赢的酒楼,景监快速从车上跳下,高声喊到:“秦国内史景监,迎接卫鞅先生入宫晋见!”,
话音刚落,一名随行的小吏就拿着一个卷跑进了酒楼。没过多久,卫鞅就在白赢的陪同下,走了出来,白赢笑着:“祝先生,旗开得胜!”
卫鞅拱手行礼:“借白兄吉言!”
景监上前:“先生,今日可是非常重要!请!”
卫鞅笑到:“好!没问题。这次倒是麻烦景监大人了!”说着卫鞅就上车,景监自己亲自驾车,向王宫哐啷哐啷驶去。
不长的路程,只听见车轮的声音,景监和卫鞅却是没有再说话。对于景监的晋见,双方都看得很重。
王宫门前,今天的守卫也变得异常的严肃,已经独自领兵的车英全副武装的站在城门楼前亲自执勤。见到景监到来,大声宣布:“君上命令,贤士马车,直接进入王宫!”然后,一挥手。
已经排列完成的两列甲士哗然闪开,对着马车行礼!景监则是驾着车哐啷哐直接向王宫广场行去!车辆在广场停稳。景监便下了马车,对着卫鞅说到:“先生,请下车等候!等一下其他士子就会过来!”
卫鞅下了马车,表示理解。没多久,陆续有马车停在了王宫的广场里面,士子们看到卫鞅之后,都是有些疑惑。不过很快,就听见王伯高声喊到:“诸国士子晋见,国君政事堂等候!”
士子们便依次向政事堂走去。
秦国对于这次招贤,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早早的秦孝公嬴渠梁,上大夫甘龙,公子乾,公孙贾,杜挚等重要人物,就在政事堂等候了!
姚卫国自然也被安排在政事堂末尾,本来他是没有资格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不过有秦孝公的亲自命令,加上其白氏子弟的身份。倒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就连杜挚在看到他的时候,都是一脸笑呵呵的神情,显然一副长辈看后辈的神色!
等到士子们进入政事堂后,秦孝公却是先发话:“诸位贤士访秦辛苦!在这里嬴渠梁代表秦国谢过了!
秦国求贤,在没有良策之前,都是一样的待遇。今日在这政事堂上,本公及朝中诸臣,倾听诸位先生的治国之策,到时候好确定诸位的职务。还请诸位不
吝赐教!”
景监作为招贤馆的负责人,晋见的这十几名士子,都是他一手挑选的。所以听完秦孝公的话之后,他就站了出来:“敢请诸位,依照顺序报出自己的治秦之轮!”
所有士子相互看了一下,布衣长衫的王试走了出来:“在下王试,遍访秦国十余县,深刻感受到秦国吏治的弊端。特撰写《治秦策》,请秦君过目!”说着,王试就把自己写好的一卷竹简,交了出来。
王伯马上向前把接过。转身就走向秦孝公。秦孝公接过简:“先生的表现,我已有耳闻,今日先生说给的治国之策,嬴渠梁定当好好感悟。还请下一位!”
王试行礼退下,接着就是其他的士子,一个一个的递上了自己的简。秦孝公都是一脸的微笑的接上。但是却并没有立即打开!
终于最后一个士子,把简交上之后,轮到了排在最后的卫鞅。卫鞅处于最后的位置,自然是景监有意安排,这样就能给卫鞅更多的时间来和秦孝公策论!卫鞅上前对着秦孝公行礼:“在下卫鞅,参见君上!”
一听卫鞅的名号,再加上今日卫鞅的打扮,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秦孝公以为,这次总应该遇见一个大才了。于是笑到:“先生辛苦了,三月以来未曾有片刻的歇息,踏遍我秦国荒野山川,真乃是贤士的楷模!今日还请先生好好的说说这治秦之策!”
秦孝公明显的对卫鞅要好很多,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士子还有些不服气。可是听说卫鞅三个月时间都是在外面跑的时候。就都不说话了,纷纷在一边看着,看看这个卫鞅到底能有什么高论!
大秦的臣武将也是一脸的好奇,这次出现卫鞅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自然是让他们有很多想法的。就比如上大夫甘龙,在他的心里。没有知道卫鞅的真正才华之前,是有些犯嘀咕的!别的不说,就卫鞅这三个月的吃苦精神,如果再有什么高论。那绝对是会得到重用的!
别的不说,就算不能替代自己,那对自己的地位也是一个威胁,对自己的权力,也是一种削弱!
卫鞅听到秦孝公的话,环视一下四周的环境。才慢慢的说到:“秦君,在这段时间在下遍访秦国各地。对于秦国的各种情况倒还算了解。到了此时,能够晋见秦君,足见秦君的诚心。在此,在下以为秦国要想强国,要想崛起非帝道不可!”
一听卫
鞅的话,所有人都是一愣,尤其是那些晋见的学子,更是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帝道是什么?在座的学子就没有不懂的,这是道家治国主张,他们觉得,一国之君就应该参照尧、舜、禹、黄帝等五帝的冶理方法,无为而冶。
虽然说无为而治倒不是真的无为,无非是一种提法而已,其实道家提倡的帝道的法和法家提出的法有很大的区别。按照道家的理念,法是要根据各种客官存在进行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法不固定,包罗万象!这样的话,不就造成国内法令混乱了吗?而法家的法就是提倡君主全权主观定下统治全国的法令到最后连君主本人都不能随便更改。
卫鞅的一席话,扯到了帝道治国之上,倒是符合了甘龙等人的胃口,都是不断的点头,面露微笑。而车英等将领,却是迷糊起来。他们是将军,什么帝道不帝道的,谁去在乎这个!
景监的脸色有些变化,卫鞅的这番话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可是之前卫鞅和自己说的,可不是这样啊!这让他为难起来,景监可是对秦孝公非常了解的。秦孝公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老掉牙的论调。什么黄老之学,在现在的秦国,根本就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