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第一次探访(第1/2页)
章节报错
在接近黄昏的时候,卫鞅终于从栎阳城内出来。而姚卫国已经变成了一副小厮的打扮。见到卫鞅拱手行礼:“先生,对我大秦的栎阳城有何感想?”
卫鞅苦笑:“实话说,栎阳实在是不像一国的都城。倒向是一县县衙!我游历天下诸侯,就算是比较小的薛,罗,纪,权等小国的都城,都比栎阳的规模大上很多!”
卫鞅周游列国,对各国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他说的话也非常的中肯,在这个时期,除了七大战国,在大周境内还分布着几十个中小诸侯。他们或者造城自保,或者依附于强大的魏,楚,齐等国,自然也有被灭掉的。庞涓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在初入魏国,就帮着魏王灭掉了周边的几个小诸侯,让魏国的实力在一个极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次飞跃。
“先生,当年我秦国的先君,之所有把都城放在这。无非是想抵御魏国的进攻和表示收复河西的决心。其实,栎阳主要的功能还是一个军事指挥中心!规模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
卫鞅点头:“不错,其实这些我是知道的!好了,不说了!咱们还是快些赶路吧!由于来得匆忙。秦东之地倒是没有好好的看看!咱们就去秦东一圈!”说完,卫鞅就骑着自己的白马,向着来的路再次返回。姚卫国拍马紧紧跟随!这次探查,也算是卫鞅与秦国结缘,真正的开始。
卫鞅为什么会选择向东?其一在河西一带卫鞅是非常的熟悉的,当初跟着公叔痤在河西的时候。卫鞅对秦军的战力还有过评价。自然无需过多探查,而没有去西部。那是因为秦国西部地域广阔,在极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探寻的。
所以在种种选择下,那就只有进入秦国距离河西较近的渭水平原进行探寻,想看看这个处于秦魏交战的前线地域,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秦国誓死保卫的地方,百姓的生活究竟如何?
当初和姚卫国的大队在一起,虽然也有短暂的停留,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的探查。这也是由于姚卫国他们要急着回到栎阳复命的原因。
秦国的官道说是官道,却没有魏楚等国那么坚固了!魏楚等国官道不是用石头,石板铺成,就是选在非常坚固的地方,进行平整。而秦国的官道,由于财力有限,没有实力平整。全部都是坑坑洼洼。这可是让姚卫国一路之上,非常的脸红。秦国的贫穷,那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
卫鞅和姚卫国两人快速向东而去,此时的卫鞅仿佛又成了那个当年游遍列国的年轻士子,而姚卫国则是一名忠实的护卫。
遇到官道旁边如果有百姓的房屋,姚卫国就会主动去打前站前去讨点水喝和主人寒暄片刻。因为秦国人的关系,倒是走到哪都和百姓们有共同的话题,不是讨论秦国内政,就是关于出征和各种大战。而卫鞅则从侧面了解一下秦国百姓的心声。
到了天黑时分,便在随便找一家农舍休息,
和主人直接说话到三更半夜。
到了第二天清晨,他们又和主人同时起来,千恩万谢的殷殷作别,又上路继续探查。
这一日,姚卫国两人来到了秦国东部最为重要的渭水边上。只见渭河水波滔滔,两岸青草茂盛,灌木茂盛。就像是一片片绿洲在河滩上矗立。远处的农田却是大部分的荒废,这个时节,却不见百姓劳作!
偶而有大风吹过,就会荡起一片片的绿色波浪,扑面而来,呼啸着向远方吹过,一片荒凉,一片沉寂。
一直到更远处远处山岭下,才有点点民居与缕缕炊烟露了出来。卫鞅不禁在心中感慨万千,为这块肥美土地的荒芜贫瘠之地深深叹息。看着姚卫国:“卫国,如今的秦国,最为肥沃的东部,都已经是这样了!你有何感想!”
“先生,我大秦常年征战,死伤青壮无数,天地荒芜却也没有办法的事情。去岁六国联盟攻秦,更是让我大秦狠狠的紧张了一番,但凡还能拿起武器的男子,无论老幼全部都去了东部前线!也就是现在才有一些缓和的机会。相信以后这些荒芜的田地,一定会全部开垦的!”
卫鞅指着远方的炊烟:“走,咱们去那看看吧!”说完,两人就下马步行。走到官道的一处,却见一群农夫正顺着渭水方向,在整理过水的水渠。夏天暴烈的阳光晒得他们黝黑的身上汗水晶晶发亮。
卫鞅起了攀谈的心思,便看了一眼姚卫国,两人把战马拴在道边树上,拿下水袋走了过去。农夫们都在默默的劳作,谁也没有抬头看他一样。
卫鞅倒是主动搭话:“敢问诸位父老乡亲。这是什么地方?此地叫什么名字?”
一名皮肤黝黑,略显壮实的中年抬头,虽然有强烈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但是他仍然眯着眼睛,用自己随身携带的一块有些脏了的破布擦了擦汗,才打量了一下卫鞅。
见他的穿着不似一般人,便喘着粗气:“回大人,这个地方叫白村。咱们都是这村子百姓。”
卫鞅知道了答案,便对农夫们说到:“诸位父老,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太晒。要不大家都到树下去休息片刻?”
中年男子点头:“也好,大家伙都听好了!现在休息一下。刚好今天也劳作了一上午了。”
话音刚落,其他的农夫们都带泥带水的爬上了岸,中年汉子也不例外的到了一颗树下踹息擦汗。
卫鞅和姚卫国来到人群中,举起自己的水袋,笑着说到:“诸位乡亲,我是游学的布衣士子。这位是我童,我这有清凉的米酒。来大家伙分着喝了吧!”
说着,便把水袋的盖子拧开,农夫们则是拿出自己饮水用的陶碗一一摆开。卫鞅就一个一个的倒满了米酒。末了对着众人笑到:“来,大家不用客气。我这水袋里面还有。一起干了!”
农夫们都是相互看着,谁也没有动手。最终那名中年男子憨厚的笑笑:“既然先生请大家喝酒,那大家就喝吧!”
农夫们这才纷纷端起碗来,齐声道
:“多谢先生。”然后一饮而尽。所作所为虽然贫穷,却也礼仪周到。让姚卫国看在眼里,不自主的为这些朴实的人点赞!
卫鞅自己也喝完一碗,然后才问中年汉子:“敢问这位大哥,这么热的天,你们还要耕田吗?”
中年汉子听到问话,人又是憨厚的一笑,“先生在外游学,有所不知。在咱们这个地方,距离渭河近的,都是盐碱地,根本不能用于耕地!所以,我们大家伙一合计,就顺着渭水吧这水源引到后面的好田地里面去!也能增加一点收成。”
卫鞅四处打量了一番,却没有见到耕地。除了盐滩就是草地。于是好奇的问到:“我看了一下,这里根本就没有耕地,你们这得弄到什么地方去?这样的工程量,就你们能行?”
“先生请看”中年人说着一指白茫茫滩地,“这渭水两岸的盐碱滩,实在是太奇怪了,它光长草,就是不长粮食。在河滩上的水呢?又苦又涩,根本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咱们也就只能修几条毛渠,把水源从河里引导过来。在后面的山脚,倒是有一些薄田,不过产量不高!”
顺着中年汉子所指的方向,卫鞅一看,只见几块一两亩大的田中,有一些低矮的小麦在风中不断的摇摆,被烈日照的发光发亮,好像随时都要化掉一样。不禁问道:“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
“多少粮食?能收回种子,就托上天的福气了。”一个老人叹息着高声插话。
卫鞅听到老人的话,有些疑惑:“既然这样,加上你们这几家的人力,岂不是得不偿失,那不就损失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