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南鲁党争之始(第1/2页)
章节报错
江东经历了整整两年的动荡,然后再孙权,张昭的带领下快速的安静下来,平复下来。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孙登当年的遗言之中那样发展,江东开始了修生养息,开始了学习刘禅的发展方法。
做好我自己的事情,然后坐等天下大变。
反正现在明眼人就知道,曹魏两大势力的合作不是因为他们殊途荣归,不是因为他们相互认可。
那是因为被刘禅和孙权打疼了,最后曹氏做出了退步,世家做出了选择。
现在刘禅稳住了,孙权只要也稳住,那么是曹魏先耗死他们,还是他们先一步内乱,那就说不定了。
毕竟这人心,最是叵测。
可是江东安稳下来之后,曹魏却也没有多么的着急,这一下,似乎就真的安静了。
便是百姓,都开始趁着这两年的平静过一过安稳的日子,好生的享受一番这难得的安稳。
江东的擎天之柱张昭年老病重了,孙权日夜不停的开始去慰问,甚至在孙权出现的时候,他都不需要张昭的儿子端汤送药,这一切都是由孙权来做。
这个时候的孙权没有再和张昭争辩,关于张昭询问一些朝堂之事,他也只是报喜不报忧。
似乎孙权只想要让这个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能够安稳的过去。
而朝堂之中的诸多事情全部交给了吴国的第二任太子,也就是王夫人的儿子孙和,损等亲自挑选出来的那个继承人。
而孙和也没有让孙权以及九泉之下的孙登失望,他并没有因为登上了皇太子之位就变得和之前不同。
他还是那么的谦逊有礼,虽然在很多方面他仍然十分的稚嫩,处理朝政也没有哥哥孙登那么的轻车驾熟。
但是不得不说,孙和仍然在努力的上进,虽然他的年纪还是非常的小,可是他却很是聪明。
说真的,
他比自己的哥哥孙登要聪慧的多,只不过很多地方并不是聪慧就能够解决的。
不过孙和并没有兴奋或者失望,他仍然努力的朝着自己哥哥的方向进步着。
这也让他的身边慢慢的出现了真正的拥护者。
其中吴国太尉,江东大都督陆逊就对孙和颇为赞誉。
“当今殿下,有当年宣太子之风,甚佳!”
这就是陆逊对孙和的评价,也让孙和十分的欣喜,直说太尉大人太过于谬赞了。
而且此时的孙和身边不仅仅有朝臣,还有名士教导。
孙权亲自给他安排的宫中护卫,并且让军中将校教他骑射弓马,同时中令阚泽教习经传典籍六艺,让小小年纪的孙和就开始朝着武双全的方向奔去。
可谓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不为过。
同时他的太子府之中也开始慢慢的充斥着各种人才,阚泽任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可谓是羽翼渐丰。
而就在这一切稳步前行的时候,另一座府邸之中也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导。
在孙和登上太子之位的时候,孙权就收到了众多大臣的请求,希望将孙奋,孙霸两人封王,同时迁徙前往他处。
甚至于日后孙权的其他儿子,也要如此。
虽然小小年纪就要背井离乡的去其他地方,有些不人道。
但是这群是最为正确的一道礼仪,虽然不人道,但是避免了诸子相争的局面,这也是最大的好处。
之前孙登在的时候,没有人能够和他比,虽然孙登出身不高,但他是正儿八经的徐皇后认下来的养子。
这一点就和当年的曹昂一样,你把天说下来,这也是嫡长子。
这和刘备的螟蛉之子刘封不同,刘封是个假子,没有血缘,可是孙登和曹昂那是实打实的亲儿子。
所以孙登的身份,年龄,才华,性格都决定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孙登的地位在江东稳如泰山。
众臣也就没想着去让孙权封王,让其他孩子离开。
毕竟太小了都,这个时候让孙权封王将孩子们分开,这种事情就算是孙权同意,他们的心里那也过意不过。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孙和上位了,另外的两个人年纪和他相仿,而这个年纪,可是已经懂事儿了。
这个时候虽然孙权年轻,但是当年曹丕和曹植的事情那可就是前车之鉴啊。
所以,封王就成了必须的事情。
而面对群臣的进谏,孙权知道他们是为了大业,但是看着后宫那哭哭啼啼的女人,还有那两个孩子的眼神,最后他还是拒绝了。
这件事情虽然张昭也不是很同意,但是他这一次什么都没说,他也心疼孙权。
不过朝臣们被拒绝了并没有放弃,他们二次上奏,这一次丞相顾雍都动用了。
当孙权看着顾雍这个满脸都是愧疚的丞相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也知道这是顾雍没有办法。
不过他还是拒绝了,但是第二次拒绝的时候,他犹豫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