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走了,李纨来了。在梨香院门口刚巧遇到。

探春问道:“嫂子这是来找三弟弟?”李纨说道:“正是呢。兰哥儿眼看也十四了,让环兄弟看看他的章怎么样。”探春忙道:“那嫂子快去吧,三弟弟也就这个月的假了。”

这是大事,探春都不敢耽搁,更遑论李纨了。

自打贾环中了解元,李纨就想着能不能让贾兰跟着贾环读,但贾环还要准备春闱大考,李纨也不敢耽误贾环的时间。贾环中了状元之后,又一直在忙迎春和贾赦的事情,现在一段时间,才算安稳下来,李纨就挑了这个空,过来了。

看着李纨踏进梨香院,探春忽然感觉到,荣国府的重心转移了,要是放在两年前,哪里有人肯主动来找贾环,怕是避之不及。

见到李纨和贾兰,赵姨娘赶忙招呼道:“大奶奶来了,赶紧坐着。小红,快沏茶!”李纨笑道:“不用招呼了。我过来是请环兄弟帮忙看看兰哥儿的章的。眼看就十四了,也该下场了。他三叔是状元,眼光肯定准。”

赵姨娘现在最得意的就是贾环的功名,哪怕是别人不经意地夸一句,她也会得意上半天。看到贾环还在炕上,就说道:“赶紧给兰哥儿看一下,你还真想这一个月就这么闲着了?”

看着李纨一身不出挑的颜色,就知道,这个女人怕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儿子身上了,她一个寡妇家家的,还能指望谁呢?这点和自己与赵姨娘倒有些相似,只是李纨占据着大奶奶的名分,过得比自己强一些而已。

但王夫人的眼里现在就只有贾宝玉一个人,李纨母子,怕是入不了她的眼,所以,早做打算才是正经。

贾环接过贾兰的章,略路一看,还是有些生涩,和自己当初的水平差不多。但他有着后世的见识和学习的自觉,见识方面,贾兰肯定没有,但学习的自觉性,贾兰不知道能不能有。

想了想,贾环对李纨说道:“嫂子,兰哥儿可以下场试一下。县试嘛,中与不中在两可之间。章尚可,考场上要仔细。”

李纨听到贾环这样说,就很高兴了:“三弟弟,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我虽然是个妇道人家,但这科考的事也是略知一二。第一关的童子试,就难倒了这许多人,好些五六十岁的还在考。兰哥儿,就先下场试一下。”后面一句话却是对贾兰说的,身后的贾兰赶紧低声应了下来。

贾环从身后的柜上拿下了一堆的纸稿,对贾兰说道:“这是我近几年来写的章,你可以拿去参考。外面的还是贵,你三叔我这里的,你大可以过来借阅,每次最多两本,看完之后我要考你!”

贾兰恭敬地接了:“侄儿多谢三叔。”

贾环笑道:“自家人,谢什么谢。”然后顿了一下,说道:“这次县试,不必心思太重。心思重,章就写得不好了,且记住了。”

贾兰也恭敬地应下来了,三叔是过来人,自己还是不要乱想,沿着三叔的路,踏实往前走就是了。

贾环接着说道:“距离县试还有半年,这半年你不能闲着。虽说我在翰林院,但晚上落衙还是要回来的。每天制艺两篇,每十天拿过来给我看,不许少了,也不能敷衍。”

赵姨娘她们也不玩牌了,就在一旁安静地看着贾环和贾兰。李纨则面带喜色,贾兰有了贾环的督促,举业有望。

贾兰听到每天两篇章,不禁面露难色。李纨见到,在旁边说道:“你三叔能指点你,是你修来的福分。别人想求都求不来!你三叔当年是怎么用功的,想必你是也听说过的,到你这里你就照样子做!”

贾兰只得老实应下:“是,三叔。”

贾环接着说道:“经义方面也不能落下。你现在还不是童生,还不着急。等过了县试,再把本经定下来也来得及。要是学有余力,现在也可以先读。”

贾兰说道:“侄儿也想选《春秋》。”

贾环点头道:“也好。《春秋》字数最多,但要是能学好了,正是可以磨练心性。”

贾兰老实应了,贾环又从柜上拿了几本,说道:“这是我看时做的笔记,眼下却是不能给你,等你过了县试,再看。”

赵姨娘纳罕道:“环哥儿,如何这般小气?这可是你亲侄子!”

李纨却给贾环解围道:“不怪三弟弟。兰哥儿眼下连县试都没下过场,提前看这些笔记,是有害无益。”说罢,又郑重向贾环福了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