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舅带着他家大小子吴有旺,开始两天一批的烧起砖来,吴家剩余的人一部分去山上砍树,另一部分就是制作砖坯,还有时间就帮着杨明汐家开荒地。

出砖的第二天,杨明汐撒下去了两亩多地的凉瓜苗,把自己种植出来的凉瓜种子全部用了,也用油布蒙了起来。

陆锦棠把吴三舅烧的砖运回去后,盖房子的师傅夸了好久,不仅质量好,还效率高,一个人可以做出以前五个人的活计来,这样就感觉砖块不够用了。幸好第二窑开始,吴三舅直接满窑满窑的烧,一窑出来就有一万五千片,才供得上陆锦棠那边的用量。

陆锦棠说他那边先给他十窑的数量,里面的房子就差不多可以暂停一下,然后开始建长山村旁边的房子。

杨明汐有很多次,都想问陆锦棠千荒山里面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多的砖,要盖这么多房子?到最后杨明汐都忍住了,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安全。

第三窑砖出窑的那天,正好是二月初二龙抬头,也是在那天,杨明汐宣布插秧苗了。

荒草地在吴三舅忙着制砖坯的时候,就已经引水开始做秧田了,因为是荒草地,所以杨明汐每一步都做的很扎实,也做得很完美。

龙抬头的这一天,村长张爷爷通知每家都来人跟着杨明汐学习怎么拔秧苗,然后怎么插秧苗。

吴家人除了吴三舅,其他人都来帮忙和学习。杨明汐安排了三十个青年在秧苗田这边拔秧苗,四个人负责运秧苗,其他所有的人全部下田插秧苗,包括孩子(能做活的就行)。

荒草地里,差不多有七八百人在插秧苗,陆锦棠把他家拉砖的骡子又调来了10头,加上村长家的老牛,之前杨明渝们用着的6头骡子,两头老牛,一共19个畜牲在做秧田。

因为人太多,杨明汐分了15个小组,每个小组50人,让村长帮着分人,然后选出来一个组长,组长先跟着杨明汐学习插秧,其他人看得到就看,看不到就等着组长过去教。

差不多一个时辰,杨明汐教会了他们插秧,每次插多少,离多少插下一株,还有行间距是多少?就让他们回去自己的小组教其他的人。杨明汐这边再每个小组抽出一人过来学,就这样轮换着,第一天总算把每个小组教会了五人,其他的人也差不多学会了,荒草地也插了不少秧苗。

第二天开始,大家都熟悉了起来,才到下晌的时候,杨明汐家的荒草地就全部插上了秧苗。

杨明汐宣布明天开始提供秧苗,不过每家过来一人,自家的自己拔,限时三天全部插完。

吴家剩余的五个舅舅,在杨明汐家的秧苗全部插完的第二天,就赶着自己家的老牛,骡子,还有杨明汐家的老牛,陆锦棠借的两头骡子回去做秧田去了,三天后吴家的所有人除了吴三舅,全部回去插秧苗。

陆锦棠家的骡子,在整完杨明汐家的田时,就去帮着杨家其他几房做田去了。

因为其他几房的水田都不多,一天就把秧苗全部插完。大房的水田多一些,第二天杨家人全部过去帮忙,也就用了两天,就都弄完了。

这几天里,村民们一直忙着插秧,就连一向喜欢偷懒的牛家人,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撅着屁股在田里插秧的身影。

就这样忙忙碌碌五六天,杨明汐撒下的秧苗全部迁插完毕。

吴三舅则一直在努力的烧砖,每次烧制出来的砖,都被陆锦棠全部拉走。他几乎天天住在砖窑那边。尽管辛苦,但他心里却很满足,因为他烧的砖色泽越来越好了。

这天,杨明汐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些秧苗将在未来几个月里茁壮成长,最终收获丰硕的稻谷。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杨姑娘,你们家的秧苗都插好了吗?”

原来是上次帮着丈量土地的秦师爷。杨明汐微笑着回答道:“是啊,秦师爷好,我们家的秧苗都插好了,就等它们长大了。”

秦师爷笑着说:“我刚从外面回来,听说你们家的秧苗可以插了,就想来看看。没想到已经都插好了,真是太厉害了!”

杨明汐谦虚地笑了笑:“都是大家一起帮忙的结果,我们家只是提供了一点秧苗而已。”

秦师爷道:“就是你先育苗,然后迁插的办法,差不多可以多收一季的稻子吧!这个是清水县的县令唐大人,他想来看看你们插秧后的情况。”

被介绍的唐家航点点头道:“不错,不错,看着这些迁插的秧苗都已经成活了,接下来就是施肥和除草。看样子就是要丰收的。”

杨明汐说:“是的,接下来只要好好照顾这些秧苗,天不做坏,丰收应该是没问题的。”

一行人边走边聊了一会儿,看着杨明汐家所有的秧苗都绿绿的,看着就很喜人。

唐家航观察了一会,说是要回去写折子上报,并叮嘱杨明汐照顾好秧田,有问题到县衙去找他,能帮的都会帮忙,到收割的时候通知他,他带着人一起来帮忙收割,便带着秦师爷一行人离开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