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闻是电影宣传的利器,有时候以适度的丑闻做宣传也会收到奇效。可现在这么搞,分明是要彻底搞臭VIY……

而让大家都有点疑惑的是,叶惟团队说得很少,叶惟自己也说得很少。

※※

对此,汹涌的暗流同样感到不对劲。

“情况不太对,对手那边太平静了。私生活方面不奇怪,叶惟应该真的有女朋友,公布了就能解决。他的事业形象方面,他们的反应不正常,什么都不说?莱斯利-达特和叶惟都不是这种人。”

“他们对评级也没再说什么了,好像在等我们把事情做完,然后一下可以翻盘似的,他们哪来的信心?”

“我想是《阳光小美女》的品质,MPAA也说了它的品质非常高。”

“怎么都不该任由负面舆论加剧才对,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可能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我问过委托方那边,没有新情报。”

“他们有调查吗?”

“没时间了,他们要求我们快点结束,连负面宣传也不要继续做。莱斯利-达特可能是要用影片的口碑还击,梦工厂随时就要办影评人试映会,是得结束了。”

“很快就是万圣节,我们把焦点从叶惟那里转移到尤尼克-勒上吧,《驱魔录像》那个导演。”

“尤尼克-勒?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了。”

视线焦点要立即转移,从MPAA到叶惟,从叶惟再到另一个人,一转移了留给叶惟的是毁誉参半的评价和公众印象,LMS会带着这些负面影响上映,效果怎么样没人知道,但它的票房和奖项前景肯定都要受损,这已经就是完胜。

尤尼克-勒为什么是最佳人选,一是因为他也是评级受害者,容易转移,二是万圣节的到来让恐怖片成为市场最热点,《驱魔录像》的海外发行像箭已经搭在弦上,不管有没有转移,勒都正在又热了起来。

三是这家伙是个不露面的人,最多在博客说句话引起短暂的关注,这场风波移到他身上,万圣节一过,事情就算完了。

四是勒和梦工厂、和叶惟都似乎关系良好,拿他来抨击叶惟,只会让人感觉大公无私。

※※

这一周里,《阳光小美女》修改言语问题后重新送审,MPAA这回送瘟神般迅速评了PG-13级,那段性谈论改了,那句Bith和那句Bastard也改了,用满了四次的非色-情语境下的Fk,Shit和宗教感叹没有变动。

这场评级风波终以MPAA颜面尽失地“胜利”告终,但是后续风波还在继续。

现在人们最关心的不是评级、不是MPAA有多腐朽了,因为没什么好说的,事件本身的是非对错早已有了定论,MPAA顽固到底兼做缩头乌龟,又没有公司愿意联合起来搞事,也只能这样。

后续的焦点都在叶惟那!没有停下来,正有一股暗力要把他打造成一个狂妄、愚蠢、肤浅的史蒂夫-宾式堕落天才。

“至少一千万人听到看到F词-MPAA”

这句话已经成了叶惟的又一句个人名言,而它被暗力盯上了,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解读和宣传,然后刊登于《纽约邮报》等娱乐传媒,散布于很多专注于电影新闻、采访、传言和新片影评的网站,以及那些关注这场风波的社交网络:

“VIY的《阳光小美女》票房宣言!”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评级都不同,一千万人当然是指美国境内,就算北美好了,那要多少票房才够一千万人?200年北美平均票价$6。21,LMS虽然有众多明星却不是大片,票价只会稍贵一点,优惠折扣什么的都算上,取个整数,大概需要1亿美元票房!

一亿美金北美票房!?

这就是叶惟内心的预期?

有汉克斯、罗伯茨、斯特里普……一亿好像不高?然而电影从来就不是1+1=2的游戏,有巨星明星不代表就一定有票房,《夏威夷金钱游戏》想收一千万都登月那么难。

有宣传,有话题热点,有影迷粉丝?

2003年,《蒙娜丽莎的微笑》,罗伯茨+邓斯特+斯蒂尔斯,时代戏剧,PG-13级,索尼发行,$6386万北美票房。

200年,《老妇杀手》,科恩兄弟+汉克斯,犯罪喜剧,R级,博伟发行,$399万。

200年,《幸福终点站》,斯皮尔伯格+汉克斯,喜剧戏剧,PG-13级,梦工厂发行,$8万。

2005年,《逃出克隆岛》,迈克尔-贝+麦克格雷格+斯嘉丽,科幻动作,PG-13级,梦工厂发行,$3581万。

哪怕是200年华纳兄弟的《十二罗汉》,PG-13级,索德伯格+皮特+克鲁尼+罗伯茨+达蒙+泽塔-琼斯等等,这部巨星集结成群的犯罪喜剧,也才是北美$1。25亿!前作2001年的《十一罗汉》则是北美$1。83亿。

这几年汉克斯和罗伯茨的票房号召力在走下坡路,他们已经不再是巅峰时每部都能保证1亿2亿的神人了。而那几部影片做的宣传不比LMS要少,结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