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

“你好大的胆子!”

李世民震怒,虎眼之中迸发出骇人的目光,暴喝的声音让整个御房都为之一震。

他开始信了。

其实事他都可以选择不信,但唯独关于益阳王,他选择信了。

李恪再度跪下,局势一片黯然。

被指控到这种份上,李恪实在难以再反驳什么,因为他不能将益阳王的行踪告诉李世民,更不能因此而连累杜如晦。

就这一点指控而言,即

便不是真的,但却也像极了铁证如山。

就好似哑巴吃黄连,真的是有苦说不出。

可李恪不能放弃。

他知道,此时李承乾明显抓准了李世民的多疑,所以才会提及益阳王,以此来增加自己与高句丽勾结的可信度。

而要打消李世民的多疑,显然不能再从益阳王入手。

“父皇,太子所言,儿臣无法反驳。”

“但儿臣还是有个疑问,无论是泉盖苏退军,还是韦名美雪为我效力,亦或者是益阳王藏在高句丽,都是太子殿下的推测。”

“实证呢?难道说儿臣做的这一切都是高句丽在背后推波助澜,所以让儿臣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臣与韦名美雪成亲乃是父皇赐婚,臣的一字并肩王之位也是父皇亲封,还有臣接手七州,更是父皇一手促成,这些都是父皇眼见为实的东西。”

“臣若是与高句丽勾结,导致这一系列的结果都是由高句丽推波助澜造成,试问太子殿下,你将父皇置于何处?”

此时示弱,只会让李承乾越发的嚣张,也只会让李世民更加的怀疑。

虽然这种辩解有点狡辩的意思,但李恪此刻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他必须要稳定住局面,不能让自己太过颓势

,不然的话一旦自己被打入万丈深渊,那可真是万劫不复的境地,谁也救不了自己。

尽管他知道李世民此刻仅仅是怀疑,还未彻底相信李承乾的话。

但往往怀疑才是真正杀死一个人的理由。

“李恪,你休得狡辩。”

“你与高句丽勾结的好处人所众知,而此次又铁证如山!”

“我大唐律法森严,你此等叛国之举,便是诛你九族也不为过!”

李承乾根本不与李恪争辩,直接一言断定了李恪的下场,诛灭九族。

他很聪明,他知道李恪刚才的问题就是一个坑,所以避重就轻,绝口不提自己将李世民置于何处,而是直接把矛头对准李恪与高句丽勾结的好处。

这样一来,他既没有得罪李世民,也可以继续给李恪施压,让他无力反驳。

但他在情急间也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李世民虽然多疑,但那是因为他是皇帝,而皇帝最在意的,其实就是颜面。

不然当初李泰如此重罪,他为什么没有重罚?

益阳王谋逆的罪名,他又为什么迟迟不肯诏告天下,非等到大臣们联名上逼他下旨,他才下旨给李治,诛杀益阳王?

对于李世民而言,稳定朝局很重要,但皇室颜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