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口超过五万的县。

而且还是刚刚开拓的疆域,辖区面积异常大。

县内民族矛盾、流民伤更卒安置等种种事件,不是几个曾为流民,后来因伤或更卒期满而退伍的乡里胥吏能够解决的。

他们可以充当一个县内乡里组织的优秀胥吏,但处理偌大一个县域的大小事务,必定受限于以往的眼界阅历。

即便是一介乡亭里胥吏,谷璞因为不放心还时时传言提醒。

一定要平等对待月氏人,给予他们县内的秦人所能享受到的每一项待遇。

永固县的面积,按照秦国其他郡县划分,拟为一郡,有过之而不及。

但就是因为受限于没有官吏治理,谷璞才将偌大的辖区,划为一县之地。

待日后民户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再分割为两县、三县……

谷璞对于治下县府官职的改变,要比麾下军制的改变,更大。

秦国各县设立的县令、县尉、县丞不变。

主吏掾、令史、狱掾、无害、厩驺、仓吏、治狱吏等一律不设。

改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吏房主要负责全县吏员的考核、调动等。

户房掌管土地、户口、漕运、救荒、田赋、派捐等财政收支事项。

礼房主要掌管学校,贡举和风化教育、宗教以及接待宾客等事项。

兵房主要负责掌管兵器保管、驿站、邮传、关禁等事项。

刑房掌管一县的狱讼管理等事项。

工房掌管县内的屯出、水利、交通、营缮、工匠等事项。

各房内,根据需求,辖胥吏数名或十数名。

乡级机构中,负责一乡掌教化,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的乡三老,直接被废除。

一乡之长,乡有秩不变。

秦国,人口达五千人的乡,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

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政府收取赋税、安排徭役。

谷璞除了剔除了五家为一伍以外,其他的都做什么变动,以十什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

十县为一郡的架构,不会变,但没有。

一万户的乡,人口岂会不足五千,乡啬夫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何况,他治下一县的十个乡还没满额,按地域大小分割出三五个县干什么?

县府内和下辖乡里的各级胥吏,并未遵循秦国秩石制,而是以品级论。

当然没有明做出规定,但却照着品级划分。

最基层的什长为九等胥吏,里卒、里监门为八等……依次往上类推,胥吏分九等。

而后是官,为正从九品。

设想有,但入品官,永固县只有六房正副主官的正从九品官员。

谷璞不懂为什么各朝县府中,有品级编制的朝廷命官,只有县令、县丞、主簿等寥寥几人,在吏部挂号吃皇粮。

他治下他能做主的情况下,先给分等的胥吏把编制整上,反正笼共也没多少人。

有钱粮养活。

谷璞有心给各级官吏直接发钱,但境内无粮的境况中,钱没有粮食安心定神的作用。

只好把薪酬,一分为二,一半钱、一半粮。

拿编制钱粮养活这么多的官吏,自然要他们办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