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碗蛋羹引发的血案(万字章节)(第1/5页)
章节报错
数日后!
太守府,房内!
李杨与蔡邕相对而坐!
蔡邕正在聚精会神的望着李杨面前的简牍,李杨则提笔在简牍上写着什么!
李杨抬笔蘸了蘸墨汁!
蔡邕见状,连忙拾起一枚上好的松烟墨,亲自为李杨研墨!
李杨起身,微微躬身,行礼道:“有劳先生!”
蔡邕闻言却是下意识的摇了摇头,道:“不敢当!不敢当!”
李杨回以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李杨于两年前拜师蔡邕,随其学习经义!
学习之初,李杨给蔡邕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蔡邕觉得李杨有些蠢笨,理解能力极差,不是学习经义的材料!
也难怪李杨会有这样的表现,古代与现代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李杨在接受了三十余年的现代化熏陶之后,很难再接受古人的学形式。
言,他也看不懂啊!
这就好比现代人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却觉唐诗宋词晦涩难懂,流行的东西不一样,固有的思想与普世的观念有着巨大的冲突,两者有些难以相融!
说实话,李杨犯难也实属正常,因为他本就是资质平庸之人,若是没有后世的记忆,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夫俗子!
汉武帝将儒学奉为正统学说,这一学说的儒家典籍被定为“经”,围绕着“经”的研究所形成的学问,被成为经学!
古人学习经义,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先生一般会让学生将全通篇背诵一遍,而后再加以注释,一一讲解!
然而单单背诵这一条,就令李杨吃了不少的苦头,他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将各类儒家典籍,粗略的背诵了下来,两年间,他的手掌已经生出一层厚厚的茧子,由此可见,他没少挨蔡邕的打!
就在几日前,事情却发生了不小的转折!
正所谓自家人知自家事,李杨很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不是学习经义的材料,于是他另辟蹊径,不顾蔡邕的反对,强行为各类典籍做起了注解!
蔡邕见状,无奈仰天长叹:孺子不可教也!
在蔡邕看来,随着年纪的增长,李杨的顽劣脾性也随之显露了出来,这小子是典型的教也教不好,打也打不好啊!
就在蔡邕一筹莫展之际,李杨竟吟诵了一首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迟!”,言罢,竟还将其给写了下来,吹干墨汁,递给蔡邕道:“先生莫要忧心,学生绝非惫懒之人,先生放宽心便是!”
李杨跟颜真卿卯上了,不仅剽了他的字,现在竟连他的诗也不放过!
然而,出乎李杨意料之外的是,蔡邕在初闻劝学诗时,只是微微颔首,道了声不错。
很显然,这首劝学诗,并没有惊艳到蔡邕!
稍加思索之后,李杨便想明白了,诗词在汉朝并不流行,蔡邕觉得李杨所吟诵的劝学诗还不错,但也仅是不错罢了!
见李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蔡邕也就随他去了,爱咋咋地吧,蔡邕也想开了,李氏乃是豪门望族,李杨身为嫡长子,将来也差不到哪里去,总不至于亏待了自己的女儿!
蔡邕仍旧每日前来房,为李杨讲经,而李杨则自顾自的在简牍上写写画画。
蔡邕偶尔会撇上一眼,见李杨写的俱是一些好似鬼画符般的东西,便一脸无奈的摇头叹气,不再理他!
师生二人,各干各的,互不干扰,生活复又回归了平静!
“大家各自安好,才是真的好!”,李杨如是想到!
今日,蔡邕如往常一样,前来房,为李杨讲经,然而,与往日略有不同的是,蔡邕甫一进门,便见李杨于案前躬身而立,似是在等着自己!
蔡邕一脸狐疑的踱步至李杨近前,好奇道:“有事?”
李杨微笑颔首,转身从案上取来一捆简牍,躬身递给蔡邕,道:“学生为一些古籍做了注解,还请先生阅览一二!”
蔡邕一脸的黑线,虽然伸手接过了李杨递来的简牍,却在心里腹诽了一番:“小子,不知天高地厚!”,腹诽过后,蔡邕浑不在意的展开简牍,打算粗略看一下,应付了事!
“真香!”,李杨捏起一粒腌黄豆,高高抛起,而后抬头张嘴稳稳接住,咀嚼了起来!
一句真香警告之后,蔡邕却看的越发的认真了起来!
良久之后!
蔡邕猛然抬头,望向李杨,伸手指了指简牍上的符号,疑惑开口,道:“这些鬼画符是什么东西?”
蔡邕言语中并无责怪之意,只有深深的好奇!
“标点符号!”,李杨淡淡开口!
“何为标点符号?”
“先生刚刚不是已经看懂了吗?”,李杨温笑道!
李杨说的没错,虽说蔡邕对标点符号不甚了解,但他刚才读简牍时,却总不自觉的按着标点符号的格式来分段!
望着李杨尚显稚嫩的脸,蔡邕暗暗吃惊,道:“此子智近于妖乎?”
李杨祭出的标点符号,为蔡邕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然而蔡邕却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无他,李杨实在太年轻了,十四岁,便有此等学造诣?小说话本里也不敢这样写啊。
当然了,这里说的是蔡邕眼中的小说与话本,并非现代的小说与话本,现代网什么不敢写?
蔡邕背负双手,在房中来回踱步,良久之后,他缓缓停下脚步,转身望向李杨,眼中闪过一抹担忧之色,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儿当知难得糊涂的道理,中庸方得长久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