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很多如果活下来的英雄如果还建在,那基本上都跟他的岁数差不多。

而且,还有比他小很多

尤其是当初很多农村兵。

“如果老向你不想回忆的话,没关系。我就是和你打听一下,毕竟到时候跟领导讲,也好有个准备。”

安校长难为情的宽慰了一句,顺便解释了一下。

“老安啊,不是我不想讲。而是”默然地点了下头,老向说着说着,不自觉地陷入了回忆。

那是199年2月下旬,他随队进入弄温山口,支援在谷方作战

一名年轻的卫生员,亲手救下了3名战友。

是位活着的“一等功”。

故事并不长,但却很沉重。

老向讲述完,安校长这边也陷入了久久地沉默,连手中的咖啡已经凉掉了,都没有注意到。

直到航班呼叫起飞的乘客时,他才回过了神,感慨道:

“这样的英雄事迹,埋没太久,也太多了。”

“是啊,我们的功勋有很多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去念着咯。”老向也随声感慨了一句。

没办法,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要说儿子这么出息,天天出现在报纸、杂志、电视,还有那个什么网络上被年轻人吹捧。

他虽然心里也觉得骄傲,但他经历过的年代和年轻人不同。

至始至终,他打心眼里觉得,真正值得被簇拥和关注的应该是那些为华夏流过血、负过伤的英雄。

这就是“代沟”。

或许很多年轻人理解不了。

可岁数相仿的安校长一听,就知道老向这话不是埋怨。

而是在缅怀。

用年轻人的话讲,世界这么大,转眼却不曾再相遇了。

而用在老向他经历过世上,一转眼,可能刚才还相谈甚欢,像亲兄弟一样抽着一根烟的好战友,说牺牲就牺牲了。

再见,那就是在烈士陵园里了。

“老向,你放心,我会把这个故事写好的。”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从安校长的嘴里说了出来。

面对着电话里那头一声动容的“谢谢”,安校长心生了一丝惭愧。

作为一名字工作者。

能把这样的英雄事迹写出来,应该是他的荣誉。

怎么能当成是进步的敲门砖呢?

还没动笔的他已经想好了,回到巴黎就找领导说明下情况,然后请假回国去查资料。

他要把这位姓孙的战斗英雄故事谱写出来。

而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血战温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