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御书房谈话
章节报错
国师回到自己的府邸后,心情愉悦地快速浏览着屋内熟悉的一切。他不禁感慨万分,这里的一切都还保持着他离开时的模样,仿佛时间从未流逝过一般。他吩咐下人们将自己的行囊整理好,然后才悠闲地进宫去面见皇帝。
当他来到御房门外时,守在那里的太监立刻迎了上来,满脸谄媚地笑着说:“国师大人,您可算回来了!”
太监赶忙跑进御房禀报:“陛下,国师大人来了!”
皇帝一听,喜出望外,连脸上的笑容都掩饰不住,急切地命令道:“快请进来!”
国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御房,向皇帝行礼后,被皇帝邀请坐在一旁的软榻上。皇帝微笑着打量着国师,关切地问:“国师为国祈福,一路舟车劳顿,真是辛苦了!”这句话不过是场面上的客气话而已。
国师听了皇帝的话,微微侧头,用右手食指轻轻勾起自己的白发,优雅地别到耳后,然后拱手回答道:“陛下言重了,为国祈福乃臣子之责,谈不上辛苦。”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透露出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
“好好好,不知,于国师擅卜卦,不知我朝江山社稷如何?”皇帝客套了老半天,终于问出了那句最重要的话,问这句话时,他脸上的表情是高兴的,但不过比高兴多的是紧张。
于国师听的这话,没有太多犹豫的回答道:“陛下,这江山社稷之兴衰,乃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陛下作为一国之君,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以身作则,引领臣民走向繁荣昌盛。同时,国家的治理也需要依靠各级官员的智慧和努力,他们应当忠诚奉公,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此外,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化的传承等方面都是影响江山社稷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这些因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陛下应当时刻关注国家的各个方面,不断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皇帝听到这里,脸色微微一变,似乎对于国师的回答有些不满。他皱起眉头,语气略带不悦地说道:“于国师,朕今日请你来,并非想听你说这些空话套话。朕只想知道,我朝的江山社稷究竟会如何发展?是否会有什么危机或变故?你只需如实告诉朕即可,不必拐弯抹角。”
于国师见皇帝动怒,连忙跪地磕头谢罪,然后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息怒,臣惶恐。依臣之见,目前我朝江山社稷总体平稳,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例如,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周边各国势力蠢蠢欲动,对我国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国内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然而,陛下英明神武,定能带领群臣克服这些困难,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至于未来的具体发展,还需看陛下的决策和行动。”
于国师起身,他又继续道:“君王治国理天下,臣子尽忠陛下也,臣子治国理天下,便设万里江山也!”于国诗回答道,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这话,随时能让自己掉脑袋。
皇帝听到于国师的话后,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紧紧地盯着于国师,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中看出端倪。然而,于国师的脸上却毫无波澜,仿佛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皇帝深吸一口气,缓缓问道:“你是说朝中有人想谋反?治国理天下,还比朕好?”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怒气,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皇帝心里很清楚,如果真有大臣谋反,那将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他必须尽快找出这个潜在的威胁,以免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皇帝继续道:“是不是摄政王顾卿礼,还有他的王妃或者是丞相府?”他的目光一一扫看着于国师,试图从他的反应中找到一些线索。
于国师低下头,不敢与皇帝对视。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已经引起了皇帝的怀疑,现在他需要小心应对,以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都不是!”于国诗回答得斩钉截铁,语气坚定,仿佛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听到这话,皇帝一愣,随后脸上露出惊讶和疑惑的表情。他原本以为于国诗会说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但没想到竟然不是他们猜测中的任何一个人。
“那到底是谁?”皇帝忍不住问道,声音中带着急切。
于国诗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的二皇子顾明寒。”
皇帝顿时愣住,自己的二儿子顾明寒虽然已被封为寒王,但众人皆知,自己此举只是为了弥补对其母的亏欠。毕竟,二皇子的生母只是一名宫女,身份低微。然而,尽管如此,二皇子的智谋却与其他皇子不相上下,甚至更胜一筹。
于国师看着皇帝的反应,继续说道:“我曾多次观察过二皇子,发现他早已心怀称帝之志。此外,他手下的势力也不可小觑。因此,我认为最有可能成为新帝的人选便是他。”
于国师的话语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皇帝心里想:“自己从自己的父皇驾崩开始,到自己登基后,自己都一直怀疑自己的九弟,有谋反之心,甚至后来,自己将他引出去,在战场之上找人刺杀他,一直都怀疑,怎么可能想谋反之人是顾明寒,不是顾卿礼,难不成自己真的怀疑错了人?”
皇帝心中思绪万千,他不禁回想起过去的种种。自从父皇驾崩后,他就对九弟产生了怀疑,总觉得他心怀不轨,有谋反之意。这种怀疑在他登基后愈发强烈,让他寝食难安。于是,他设计了一个计划,让顾卿礼上战场立军功,派杀手在战场上刺杀他,死了的话厚葬,这样众人还觉得他是一个明君。然而,现在听于国师所言,似乎自己一直以来都怀疑错了对象。难道真正有谋反之心的不是九弟,而是另有其人?这个想法让皇帝感到震惊和困惑。如果自己真的怀疑错了人,那么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而且,如果顾明寒才是那个想要模仿之人,那自己该如何应对?他又是否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呢?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需要时间来理清这些复杂的线索,找出真相。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轻易相信任何人,必须要亲自调查清楚这件事情,才能确保皇位的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