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苏联的危机
章节报错
1918年,当时俄国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但仅仅过了十几年的时间,苏联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并且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以它的排山倒海的军事力量,征服了欧洲。这其的奥秘,就于三十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从头来看。
电影“保尔柯察金”我们可以了解到,“十月革命”到1928年的十年时间里,生的苏维埃政权还处于风雨飘摇之。国外帝国主义的军事入侵、国内白匪和***势力的暴乱、农村地主与富农的反抗,加上托洛茨基、布哈林等党内反对派的干扰、以及对列宁等人的刺杀活动,使得苏联国内的局势一直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战乱之。如果用“十年战乱”来比喻这段时期,一点儿也不为过。因此,上世纪二十年代,苏联还不可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的主要任务还于巩固政权、肃清反动势力和稳定国内局势。
上述生苏联的“十年战乱”,内外敌人主要是以“***”的,或“右”的面目出现的。因此,斯大林一直十分强调“反右”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这种情况下,即使列宁曾经主张和推行过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但是列宁逝世以后,随着苏共-党内和国内斗争的进一步深化,“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不再被提及,或者变成了“只能做,不能说”,以免被扣上“推崇资本主义,诋毁社会主义”的帽子。
而1929年以后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却取得了经济腾飞和巨大成就。
“斯大林选集”,有一篇他1931年全苏工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斯大林讲:“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值193年都没有增长。这种情况下,增长25%已经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本来可以增长得多”,“——这就是说,你们要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工业部门三年完成五年计划”。“布尔什维克应当掌握技术。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到一年。我们应当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联共党史简明教程》谈到,苏联1933年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已经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品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增加到了%。
《联共历史画册》“,有这样几幅图片很生动地反映出了上述苏联的经济成就:《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反映出苏联当年掀起经济建设“大-跃进”和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宣传口号。《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从该图可以看出,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苏联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重工业体系。主要包括冶金、农机、汽车、化工、机床、电力、石油和煤炭等领域。这也是苏联初步完成工业化的标志。《苏联与西方工业国家的比较》——该图生动地反映出,133年的经济萧条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经济滑坡。而苏联的经济展水平却翻了一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1933年至193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版图上的工业布局已经是“星罗棋布”。无论是西部或东部,都建立了配套的工业系统。尤其是冶金和机械制造业,是比比皆是。毫无疑问,这种深谋远虑的工业布局,为后来苏联成功地阻止和击溃希-特勒的军事进攻,奠定和提供了雄厚的军事工业基础和后勤保障能力。
各种献关于引进技术和人才的情况只字未提,仅仅把当时苏联的经济飞跃归功于国内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的优越性,这是非常可笑的。
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苏联为何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并且二战打败了德国人,征服了欧洲。
自1921年结束战争后,西方各国一致对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敌视政策,经济上严密封锁,防止任何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流向苏联。当时,苏联的现代工业仍很落后,不但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器设备制造等大工业是一片空白。有关数据显示,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人畜来完成。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苏联还极缺乏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劳动者的素质也不高。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苏联领导人意识到,如果不迅实现工业化,这个生的政权就可能面临威胁。192年12月,联共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随后1929年月,联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和同年5月召开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一五”计划方案。
恰此时,随着华尔街股市的崩溃,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迅波及到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危机蔓延期间,这些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面临资本和商品严重过剩的问题。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它们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它们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这无疑给了苏联大量低价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机会。
为了抓住良机,1929年5月,苏联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下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央局”,负责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业务。仅1929年,苏联就同西方各国签订了余个技术援助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汽车、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193年以后,苏联干脆直接购买成套设备或招请外资包建,快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项目。到1931年,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12个。
这一时期,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的大买主。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有5%卖给苏联。13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销往苏联,而1932年竞高达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世纪3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是由美国伏特公司援建的。
据说,斯大林后来曾一次党内会议上感慨地说:“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
难能可贵的是,大量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苏联还将西方技术人员和专家当作引进重点。由于经济危机西方出现了大量的失业技术人员,因此他们纷纷接受苏联的聘请。1929年,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919人,技术人员1655人,分别是1928年的5倍多和2多倍。1932年,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达到了68人。全球大的移民国家美国,居然先后有1万名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申请移居苏联。
引进的同时,苏联还通过“技术援助协定”等渠道,广泛派出干部和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或集技术情报。仅1929年1月至193年6月的18个月,就有1多名苏联公民进入美国。为了获得宝贵的技术,苏联建立了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它的海外分支机构,以及大量专业研究所,使情报工作系统化。
由于苏联的情报机构获取了比较准确的情报,并对西方的技术和工艺过程进行了高细致的比较分析,因此能较好地消化西方技术。此外,鉴于西方经济危机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苏联还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先后从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苏联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大萧条时期大的赢家。1933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初步建起**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当西方世界陷入经济危机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却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这令苏联获得了广泛赞誉。例如美国著名的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就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有趣的是,当时美国许多失业工人纷纷到苏联驻美使馆前排队领取签证。事实证明,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大举“抄底”的政策挥了关键作用。1933年,苏联的官方媒体宣布:“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不过,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苏联的这次工业展**仍留下了不少遗憾。比如,由于人才培养不足,许多建成的大型企业因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而限制了生产能力。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1932年3月一期工程投产时,每天才能生产3台拖拉机。另外,虽然苏联短时期内依靠进口外国设备展了重工业,但一些高端技术上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许多产品都不得不倚赖进口。致命的是,由于过分重视重工业建设而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展,苏联经济出现了城乡差异大、工业与农业不协调展的局面,所有这些以后都成为了影响苏联国运的不利因素。
可惜,苏联人遇到了武昊,不说武昊派出的那些进入西方国家的潜伏者所带来的影响,单单武昊让苏联失去了大部分土地,近一半的工业生产设施,就足以让苏联抄底西方世界的成绩大打折扣。本来不到两年的时间,苏联就可以完成一个蜕变,但是现,就很不好说了。加上这次战争激化起来的苏联内部矛盾,各方面不利的影响,苏联想要如武昊那个时空成长起来,已经是不可能了。至少,时间上要推迟十年。
但是,武昊会给它机会么?!德国人会给苏联机会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