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在燕云官道上,李玉堂一言不合便出手杀死瓦帮十余人,受到张雍杰的严惩,被张雍杰废掉内力。

后来李玉堂,遇见赵千里,赵千里替他解除了双肩的制约,恢复了内力。

李玉堂知道张雍杰的武力甚强,本以为报仇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却没有想到这才过了几天,竟然发生了这样的变故,这简直是上天相助李玉堂报仇雪耻。

想到马上就可以报仇,李玉堂高兴极了,当即向前跨越几步,飞枪向张雍杰刺来。

张雍杰大吃一惊,当即跳跃跨上追风马,极速向南边逃去。他本来浑身酸疼无力,但这档口只有强行忍住疼痛,一跃而上。

追风马好像也能看到目前的情况比较危急,所以张雍杰刚一跨上,追风马便风驰电掣一般向南狂奔。

追风马,可是万里挑一的良驹。不但速度极快,而且起步速度也是令人吃惊。只一个瞬间,追风马已然狂奔五六丈,与李玉堂拉开了距离。

张雍杰此刻失去了内力,正是李玉堂报仇的大好时机。但若此番让他给逃了,天下这么大,要从芸芸众生当中把张雍杰给找出来,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李玉堂当即提起一口内力,急速向前追去。必须要抓住机会,把张雍杰挑落马下,才能解心头之恨。

前方虽然是山路,但幸好山路沿着山巅前行,弯道甚少。若是那种蜿蜒的道路,李玉堂抄近路,便可截住张雍杰。

狂追片刻,李玉堂已经渐感体力不支,无力追上张雍杰。心中大感遗憾,当即将手中铁枪用力向前投掷出去,企图直接将张雍杰射死。

此刻张雍杰根本不敢往回看,只顾极速向前奔驰。幸好李玉堂是在体力困乏之极的时候,扔出飞枪。所以铁枪的射程有限,不能给张雍杰造成伤害。

如果李玉堂在方才第一时间便投掷出铁枪,那也许张雍杰现在已然跟这个世界说拜拜了。

看着前方,张雍杰的身影已然变成了一个小点儿,然后消失在丛林深处。李玉堂知道,此刻已然是再也没有办法除掉张雍杰。

李玉堂一拍大腿,他为失去了这次绝佳的机会而感到愤怒。李玉堂朝着前方喊道:“你现在已经失去了内力,这天下想要你狗命的人多的是,你跑不了的。”

而这句话隐隐约约被张雍杰听到,这也正是张雍杰所担心的事情。

李玉堂非常遗憾,但他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返回方才的战斗场地。

此刻赵千里正在盘腿而座,看样子正在运功疗伤。本来依照赵千里的习惯,他必然会换一个地方,运功疗伤,以免发生意外。比如李玉堂,回来伤害自己。

毕竟这李玉堂,只是刚刚投靠自己。沙通天这种老跟班都能背叛自己,更何况李玉堂这种新人呢?但遗憾的是,赵千里此刻根本无法动弹,只能在原地冒险运功疗伤,如此是生是死,但凭天意。

李玉堂现在就在一旁站着,青龙会上位毕竟是在山虎,而赵千里这个青龙会大龙首,毕竟是前任老大,属于离山虎。

相信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站在上位一边,都极有可能趁机拿掉赵千里的人头,献于上位。

而李玉堂之所以不这么做,原因有三点。

首先,李玉堂双肩被张雍杰用强大的内力灌入两处制约,导致他无法施展内力,形同废人。是赵千里替他解除了制约,恢复了内力,换句话说,赵千里对他李玉堂是有恩的。

其次,一直负责同李玉堂联系的华浓姑娘,已然被赵千里杀死,因此李玉堂同上位断了联系。说个可笑的事情,李玉堂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同上位取得联系。而且,李玉堂根本不知道谁是上位,也不知道上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最后,李玉堂知道赵千里这个青龙会大龙首,已然策反了一小部分说人。毕竟他是前任老大。无论如何也会拥有自己的一小部分心腹。李玉堂心想,通过赵千里的力量,同样可以将张雍杰失去内地的消息,传达给说人,让天下皆知。

相信很快,这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张雍杰现在如同一个废人。这样的,可以想象张雍杰的日子,必然是生不如死!

所以综上所述,李玉堂才决定彻底的跟随赵千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玉堂非常自负,喜欢当别人的大哥。

但他万万不敢在赵千里面前充当大哥,李玉堂这种喜欢当大哥的人,自然也知道他必将是另外一人的小弟。所以他也知道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小弟,一名让大哥器重的小弟。

人生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吃着常人不能吃的苦,受着常人不能受的委屈。才能在另外一个地方,意气风发,过着耀武扬威的生活,这本就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

所以李玉堂,只是在一旁静静的站着,等候大龙首的吩咐。他相信,只要做好一名小弟该做的事情,那大龙首的这个大哥,自然会满足他的要求。

所以李玉堂并不与赵千里谈判,因为他知道,赵千里这种人,绝不接受城下之盟。所以此刻要求他,将张雍杰内地被废的消息传达给说人,无异于找死。

相信任何一个枭雄,都会假意答应,而事后反悔,甚至除掉曾经要求过他的人。

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此刻直接将赵千里给杀死。

却说张雍杰骑着追风马沿着山边的小路一路狂奔,危险暂时已经解除,张雍杰知道自己还活着,但这样的活着,不见得要比死亡好多少。

但事实已然如此,内力已然被废,除了接受现实,还能怎么办呢?

天黑的时候,张雍杰已然奔出了大山,来到了一座城镇面前。这座城镇并不陌生,正是来时经过的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