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净师,今天是小年了,您也要讲法吗?”一位沙弥看到义净,站起来躬身行礼问道。

“嗯,是的。”义净没有任何犹豫。

“今天可与其他时候不一样,老百姓都需要在家里祭灶祈福,估计不会来庙里听法吃斋。”这位沙弥年纪已不小,对百姓的日常也挺关心的。义净听小沙弥这么一说,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毕竟,事事关心皆学问,人情练达是章。很多人以为做僧人的很傻,不通人情世故,实际上,只有真正通达人情世故又不世故,才能成为优秀的僧人。

“你带回到法堂来一趟,看看今天是不是如你所预料的那般。”义净建议道。说着,他便快速向法堂走去。

小沙弥一听,觉得义净是在提点他什么事,于是,紧紧跟着义净朝法堂走去。等到进了法堂,小沙弥发现,法堂里依旧坐满了人。义净看到小沙弥的表情有些奇怪,于是解释道:“和平时不完全一样,平时到这里来的男子比较多,今天妇女和孩子比较多。”

“为什么呀?”小沙弥愣了愣神,忍不住问道。

“因为,祭灶有规矩,不允许女子近前,因此,今天男子会在家里忙碌,按照道教的规矩做着各种祭神的事情。”义净约略解释道,“摆在灶台上的糕点,是祭神用的,是希望灶神爷上天汇报的时候,替他们家多说说好话,以便来年获得满满的幸福。所以,这祭品要提醒孩子们,这一天不能吃,一定要等灶神爷爷闻过之后,才能拿来做着吃。可管住孩子并不容易,怎么办?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将孩子带离那充满诱惑的糕点。”

“原来是这样啊。这就是这里有那么多农妇带着孩子来?”小沙弥突然发现,自己想当然了。

“看,那是什么?”义净笑了笑,指着法堂一个角落,问小沙弥。

“糕点?怎么会有那么多糕点?!”小沙弥惊呼。他看到,在一个角落里,堆了一个小山丘一样多的糕点。

“昨天张家送来的。我一个月前让他们做好,今天送来土窟寺的。”义净平静地回答。张家,正是义净的家族。确定要西行求法的时候,义净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族成员。整个家族里,各种声音都有,有的担忧,有的祝福,有的兴奋,担忧的自然是忧虑路途上的凶险,祝福的自然是觉得义净已经历了不少历练,不需要过多担忧,只需要好好为他祝福就是,兴奋的则是开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等义净回到大唐,成为像玄奘一样备受人们敬仰的高僧,那张家也有着无上的荣光啊。张家的长辈们一合计,不知道做什么能够符合义净出行的需要,于是,直接派了一个族人来问义净的需要。义净想了想,请族里帮忙做糕点,并一定要在小年之前送到。张家也真是毫不含糊,全家老小齐动手,愣是按照要求,在两天里揉面的揉面,捣果蔬汁的捣果蔬汁,打鸡蛋的打鸡蛋,炸面团的炸面团,忙了个不亦乐乎,终于在过小年之前,用了近十个筐,将糕点逐一装好,送到了法堂。

“你去取一筐,分给寺里的沙弥吧。”义净看着目瞪口呆的小沙弥,嘱咐道。

“可以吗?”小沙弥问。

“当然可以,你也看到了,糕点很多。”义净很随意地说,“我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做这么多送来。”

“好的,那我替所有的小沙弥谢谢您。”小沙弥说了一声谢,躬身行礼,取了一筐糕点,退了出去。

就在沙弥退出去没有多久,法鼓敲响,义净又要开始讲法了。

其实,在义净还没有进来的时候,便已经有小孩闻着了香味,吵吵着想要去拿糕点吃,但被大人阻止了他们的行动,以至于他们眼巴巴地瞅着糕点,甚至还有孩子正因为吃糕点的意愿没有实现,小声地啜泣着。

义净温和地扫视了一番法堂里的妇孺,开口问道:“今天过小年,咱们也不讲什么高深的道理,只和你们说说这小年。你们知不知道,小年也是小孩过年啊?”

“不知道。”有孩子说,“家人不是说,今天是灶神爷上天汇报的日子吗?”

“嗯,是的。可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孩子就有口福了。因为,大人会将灶神爷闻过的糕点做给家人吃,而小孩子们往往是得到糕点最多的。”义净笑着说,“你们说,是不是小孩子过年啊?”

“您这么说,还真是。”有孩子回应。

“妈妈,我现在就想吃糕点。”另一个孩子本来就在哭,现在哭得更凶了。

“不许哭,你看看周围,有谁像你这样不懂事?”孩子的母亲凶巴巴地压低声音吼道。

“你想吃糕点,是吗?”就在这时,义净已拿着一块糕点,来到了孩子身边。

“是的,我现在就想吃糕点。”那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义净手里的糕点。

“我想问你,你家的糕点,一般都是怎么吃的呀?”义净问孩子。

“我忘了。”孩子眼睛依旧盯着糕点。

“师父,我们家穷,每年那糕点,只够让孩子尝尝,所以,每次都是几个孩子分。”孩子的母亲不好意思地说。

“哦,是这样啊。”义净听了,一点也不意外,他看着孩子,问,“你每年都能吃到糕点,但你妈妈却没有吃过,如果我将这个糕点给你,你能不能分一半给你妈妈,让你妈妈也尝尝?”

“我不!”那孩子不想分。

“那我将这糕点只能给你妈妈了。”义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