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当然支持他走第三条道啦!”吴襄眼冒金星,仿佛他能够主宰儿子似的。

朱慈烺却说:“而这第三条,却是他根本不可能走得通的道!”

“为什么呢?”

“因为就三股势力来讲,目前,吴三桂是最弱势的一方。”

“最强当是大顺军。你还别不信我这么地判断。

“大顺军进军山海关,志在必得。所以聚到达、入住京城的所有可战之兵倾巢出动。”

“而且,总兵力接近十万的占优军力都在其次,战斗意志,才是李自成取胜的关键。”

对这,吴襄不屑道:“一支迅速腐化堕落了的军队,谈何战斗意志可言!”

朱慈烺却是说道:

“这支军队,可是李自成的中军老营兵马。一路进击北京而来,这七万人,其实很少被李自成用于攻坚,镇守各重要地方。”

“将士们原本都是大顺军中的百战精英。虽部分军队军纪已经败坏,可远征山海关而来,已是背水一战。为保住既得利益,人人非拼命战胜关宁军,才有回去家乡,得享后半生清福的机会。”

“所以,都不需要李自成等大顺将领们做过多的动员,这支大顺军官兵,一定会人人拼死作战,打赢他们认为的人生最后一战。”

“若唐通、白广恩率领的原大明边兵再稍加配合,出力奋战。那么,无论单独对战吴三桂关宁军或是清军,取胜的几率都有八成。”

“满清军前来,虽也有十万之众,可是,其核心战力:满八旗子弟不过三万余。蒙八旗,汉八旗,不过就是陪衬,真实战力几同大明朝边兵。”

“吴三桂军,弱在人数少,满打满算,总计不过四万左右……”

“可是,我儿现有山海关各主城、附城、堡垒作防守依托。无论贼军、清军都别想轻易攻下。”吴襄说道:

“不是吗?二百多年来,山海关就从未被攻破过……”

朱慈烺接过话来,驳斥道:

“修建山海关,主要针对满清方向上的进攻而设计。如今,大顺军可是从背后发起攻击……”

“而且,为了能够迅速、顺利地夺下各附城、堡垒,李自成一定会命令唐通,率那两万降军从一片石九门口方向上绕过长城,配合大顺军两面夹击。”

“如此一来,你说山海关还能坚守多久?”

“哦……”吴襄恍然大悟道:“这么说来,我儿联合清军以对抗贼军就是不二的选择!”

“可是,满清朝廷从皇太极开始,就是立志要取代明朝,统御天下……”朱慈烺一针见血地指出:

“吴三桂一厢情愿地想联合清军,先灭了李自成,然后将整个北方归于满清统治。他自己携大明朝太子去到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携太子以令诸侯……”

“可是,再精明的计划;施展任何的手段……最终还得要通得过多尔衮这一关。”

“已垂涎吴三桂本人、关宁军多时的多尔衮,又遇明朝刚亡,正倾举国之军奔来,欲要火中取栗……”

“他这时刚想睡觉,吴三桂立即给他送来了床铺和枕头。”

“然而,多尔衮还不满意呢,非要吴三桂做个让他能够睡得踏实、安稳的护卫跟班——逼迫吴三桂投降。”

“而且,多尔衮还有的是办法将吴三桂本人、军队都给拿捏得除死心塌地做满清走狗外,再就别无出路。”

“什么办法啊?”

吴襄这时更加惊慌。

而上面这句问话,却不是出自吴襄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