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戒台寺刺朱慈炅(第1/2页)
章节报错
朱慈炅、朱慈烺一行人都换上满清军服装。
混杂进满清士卒之中。
以图昊领头,于北京城里各条大街小巷里,大摇大摆地列队穿行,一路畅通无阻。
因为蒙八旗军官长们,大多都认识图昊这个鳌拜的弟弟。
尚武民族,最敬仰豪杰。
况且蒙八旗本就于东北境内,被满清统治得久了。
鳌拜这个满清第一勇士,在这些蒙人心里除了敬仰,还多了一层畏惧。
毕竟,蒙八旗子弟还不知道鳌拜已死,也就不敢对图昊有任何的不敬,更不敢刁难,阻拦。
出了皇城(内城),队伍经过天坛钦天监。
于祈年殿中,将这时的大清钦天监监正,汤若望抓获。
然后,出永定门,七八十人的队伍即朝西山基地奔去。
芦潭道,即是鳌拜第一次进军潭柘寺,所走过的道路。
这是一条进香道。
从其(即是卢沟桥),过长辛店、东王佐、大灰厂,石佛山,爬上马鞍山,即看到了戒台寺。
沿途村落,或凿壁雕神佛;或建造仿木牌楼复杂结构的石牌楼。
特别那些牌楼,构建之精巧,真就是有巧夺天工之妙。
其额枋上雕刻的诸多神佛形象,皆是惟妙惟肖。
如施彩绘的力士举雀替等,都是京畿地区绝无仅有的趣味雕刻,真有种引人入胜景的妙用。
其实,就算没有如许的勾引,冲着戒台寺太有名气,千年以来,香客都是络绎不绝。
戒台寺的前身,是唐代以戒行着称的智周大师隐居之地。
他当初历尽艰辛,建成的小寺庙,称为“慧聚寺”。
至辽代,又一名被誉为“钟普贤之灵,孕凡夫之体”,名气更大的高僧:法均和尚来此隐居。
后来归于大辽,奉辽皇诏,则扩建寺庙,广度四众。
最鼎盛时,日度数千信徒。
这些信徒,不仅辽国辖民,南方大宋前来受戒人士也有很多。
至元代,有高僧,号月泉长老者居此弘扬佛法。他之后的元末,寺庙却毁于兵燹。
明代宣德九年至正统五年,历七年时间,戒台寺又得重建完工……
队伍到达戒台寺时,天色已晚。朱慈炅即下令:于寺中休息、打尖、过夜。
俗话讲:盛世和尚,乱世道。
说的是:
太平盛世,佛门昌盛,自是和尚遍天下,敛财逍遥,活得滋润、自在。
而绝大多数道士们,则纷纷避世,隐居山林幽谷,潜心修行。
待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时,满天下则不见了和尚们的身影。
这时候,有道之士即出山来,匡扶社稷,整理江山。
直到新王朝起气象,百姓万民再有生机……
这时的戒台寺,朱慈炅率领队伍进入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
也就是沿着这座坐西向东,依山势而筑建的石庙中轴线沿山体,建筑中穿行。
终不见有和尚居住,念经、侍佛像事的了。
“殿下啊,您发现没有,这戒台寺的中轴线,沿正山门出去,就是遥东边指北京城!”
方正卿从队伍后面赶上来,对朱慈炅说过戒台寺的中轴线,又还这样介绍道:
“穿过大雄宝殿,后面还有千佛阁、观音殿,戒台殿。而戒坛,才是这座寺庙的特色和中心建筑……”
“此戒坛,被誉为天下第一坛。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两戒坛,并称当世三大佛门戒坛……”
方正卿此言,即吊起了朱慈炅兴趣而言道:“当要去看看!”
然而,方正卿却阻止道:
“殿下啊,奔行一日,您已困乏。且时近黄昏,该于大雄宝殿中休息,待明晨游览之后,启程回基地,路程只需半日……”
“游览,在于心情,一时兴起,最是惬意,何必等到明晨呢?”
说着话的朱慈炅,已经迈动了脚步。
太子执意马上前去,方正卿也是不好违逆,随即跟了上去。
郑虎等人,因先前被安排,就在大雄宝殿中,为数十人准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