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韬被刺杀于学堂之中,他的一声可谓平凡。

相比较于历史上他如今更加的寂寂无名,建安九年,他是第一批被郭图说动,选择离开学堂也不加入仕途的人。

当初他的成绩在冠军学堂可为一流,能够胜过他的寥寥无几。

蔡邕对其评价,允允武,聪慧异常,有大略在胸,有良谋在腹,内可治理一方,外或可为将。

虽无顶尖之才,却有中庸之道。

那个时候,石韬可以去出镇荆州主簿,甚至有希望在两年之内外放县令,五年之内升任太守。

可石韬没有这么选择,他选择了进入蜀中,选择了前往南中。

他见到了那南中懵懂无知的蛮夷之辈,看着他们好勇斗狠之下还有诸如班洪之地这种重信轻利之人的存在。

只可惜语言不通,习性不同,没有完整的教导,让他们和大汉之民成为了水火不容的两个势力。

他游历蜀中各地,进入了巴郡拜访过刘封,同样也经过刘封的引荐,拜访了巴郡隐居的卧虎公。

并且在他的引导下,他代替刘封走访了当年蜀中的诸多老人,也知道这些老人曾经在蜀中做了什么又为何受到川蜀之人的爱戴。

他们说到底,就是教化二字罢了。

无论是那五斗米教还是那景公等人,都只不过是教化二字,川蜀之人崇尚巫蛊,信天信命却唯独不信自己。

他们生死全凭运气,是这些人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走出来的,一座山一座山访出来的。

川蜀多隐士,却只有这些人愿意为了这一地百姓而努力,所以石韬拒绝了众人的挽留。

最终选择留在了南中。

他教导过南中的蛮夷,支援过巴郡之中的巴賨,最后定居在了武陵的群山之中。

一间简陋的茅草屋,这一待就是十年,石韬从医术上学习治病救人的手段,从冠军学堂借来墨家的诸多典籍。

从农家那里从新学习如何耕种,如何在山中耕种。

他教导武陵之蛮夷如何识断字,如何打井耕田,如何打造器皿,如何更好生活。

人心总归是肉长的,这些事情,终归还是能够打动蛮人。

慢慢的武陵之地的蛮夷接受了石韬,也接受了大汉,就和天下各地的先生们一样,他们明明有着更好的未来。

去进入山中村落,进入贫困之家,将教化之事传遍四方。

直到今日,他被杀死在自己的院落之中。

鲜血在他的身下汇聚成了一个小小的血泊,血腥味引动了鸟雀飞舞,第二日武陵蛮中的孩童再次前来拜会的时候,看到这一幕他们呆愣的不知所措。

这一日武陵暴动,数万名武陵蛮再次出山,他们这一次不是去攻打城池,劫掠粮秣。

他们就只做一件事情。

“谁杀了我们的先生,血债血偿!”

武陵蛮的暴动立刻被传向了襄阳,而诸葛孔明也知道了石韬的死讯,当他知道石韬是被人刺杀的时候,他就明白了曹丕和孙权在谋划什么。

“这是要绝户断根!”

诸葛孔明直接给了这件事情一个定位,同时一旁的杨仪有些觉得自家使君过于紧张了。

“使君,如今石韬先生被刺杀身亡,这件事情确实是让我等始料未及也颇为可惜。

可说到底元广不过是教先生罢了,并无官职在身,也无甚地位。

这种这种事情伤不到我等根基,使君是否有些过于紧张了?”

“公威可知为何那曹氏和孙权这般费力的联手,从而只是刺杀元广?”

“额还望使君见谅。”杨仪想了想还是准备实话实说,“其实某家甚至并不觉得这件事情是那曹氏和孙权合谋。

更像是一场意外

元广在武陵多年,虽然其威望颇高的,但是武陵蛮人之间向来不通教化,或许是他们自己贼喊捉贼也不一定。

尤其是如今他们大举出山,四处搜查,甚至可以说扰民无数。

小人觉得甚至应该提防他们犯上作乱,请调大军前往!”

相比较于其他人,杨仪少年老成,心高气傲,加上出身杨家一门三杰,他对于石韬他们这种舍弃仕途官位去教的行为。

其实都不是那么的喜欢,或者说无法理解。

当初虽然他未曾嘲讽这些人,但也不敢苟同

若是想要教育人,他们大哥杨虑,那才是真的大儒,真正的大儒。

对于杨仪的说法,诸葛孔明不置可否,当然也没有反驳什么,只是看着那慢慢阴沉下来的天空叹息一声。

“看着吧,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刺杀还会继续的。”

“若是使君觉得这真的是那曹丕孙权的阴谋,那不如我等派出诸多兵马,解决此事就是。”

“解决不了,某家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但是某家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