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康帝以宁府基业相赐,其实是惠而不费之事。

宁国贾珍等所为,说到底也只是无德。

私德不犯国法。

除爵已是极致,焉能再行抄家之事?

若如此,岂不令勋贵齿寒?

先宁国有殊勋于刘氏社稷,仅因失德就除爵抄家,将事做绝,天下人都只会道君王寡恩太过。

所以,宁府被封只是暂且之事,宫里寻个时机,多半会还赐贾家。

而贾琮,只是恰逢其会罢。

对贾琮而言,这座庞大的家业,算得上是意外之财。

但这笔意外之财却不好生受,哪怕没有贾母今日之言,他也不会果真收入囊中。

若如此,别的不说,宁国一脉那三房人必然怨声载道。

其他族人见其独揽一府家业,又得荣国爵位,亦少不得红眼生事。

宗亲之难,为天下大难。

便是礼教,都要求宗亲之间要亲亲。

若连宗亲血脉之间都不能亲亲,又何以亲亲百姓?

一人不得宗族内部亲族之名,必会被人以此攻歼。

名声大坏。

贾琮窃以为,这怕亦是宫里那位的算计。

锦衣亲军指挥使,要那么好的名声做什么……

况且到那时,贾母作为贾族至尊至贵者,出面发话分配东府资财,也就名正言顺了,贾琮都没法子。

所以,与其到时被动,贾琮干脆行釜底抽薪之计,化被动为主动。

将偌大家业悉数划为族产,恩惠整个贾族。

如此一来,除却少数心怀贪念者,贾族这数百上千族人,必会对他交口称赞!

只一瞬间,贾琮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也将由此直接掌控贾族大权。

宁府被除,贾敬、贾蓉流放,贾珍丧命后,荣府就是贾族的宗府,贾琮身为承爵人,便是贾族当仁不让的族长。

若是他凭白上位,怕不能服人。

但掌控如此大一份家业的分配权,施恩之后,贾族族人只会对他拥护爱戴。

当贾族上千人都赞他好时,那么就是连贾母,都会忌惮如此好名声的孙儿。

哪怕她再说一声贾琮不孝,又如何抵得住上千族人赞他纯孝?

再加上贾琮本就为贾族安危弃笔投戎,恢复祖业,并于沙场上便开始守孝,不食荤腥,归来后又大哭灵堂,感人至深……

至此,贾琮于不声不响间,终于塑造出了可抗衡贾母身份的道德光环。

至于宫里的算计……

贾琮在旁的事上,可以做到只恪守本心,不狂刷声望。

但于孝道一面,却绝不愿留下任何瑕疵。

自古而今,连青史留名的奸臣都是孝子,可想而知孝道之重,近于天道。

而按照贾母本来的心思,这么大一份家财,纵然不说见者有份,也该先归入荣府公中,由长辈先代管起来再说。

其实别说贾琮,便是她的嫡亲外孙女黛玉,在其父亡后,亦当是此例。

却不想,贾琮竟起了这样的“糊涂”心思,还让她也无可奈何……

王夫人不动声色看了眼贾母的面色后,心中暗暗一盘算,知道事已难为。

既然难为,便不好强为。

她不比一些眼皮浅的,自然明白为了些许意外之财,坏了名声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不过,也不能就这样算了……

她心思转动间,眼睛微微眯了眯,缓声道:“琮哥儿能有此心,也是极好的。只是你们爷们儿做大事,也别忘了里头人。如今东府解封了,珍哥儿媳妇和蓉哥儿媳妇是要回去的,琮哥儿当多照顾一二。”

贾琮闻言一怔,回头看了眼面色戚然的尤氏和秦氏,眉头微微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