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祭酒,自下官长子早逝后,贾家应该还有一黉门监的名额空缺。

下官想将这个名额,给予贾琮。”

此言一出,莫说贾家诸人,连宋岩、曹永、李儒等人都震动了。

只是,即使如今已是贾琮恩师的宋岩,面上也没甚喜色。

反而皱起了眉头。

贾政见状,眼中闪过一抹无奈。

他若有其他法子,又怎会出此下策?

他难道就不知,此举会让贾琮在府内的地位愈发微妙艰难?

他知道,可是,他却实在没有其他的法子。

国公府内的形势,太过复杂。

因为贾家自有族学,还是先祖所立。

所以从祖辈起,贾家历代子弟就全都在贾家族学内启蒙读。

一代又一代,莫不如是。

若是去别的院读,首先从孝道上就说不过去。

这让外人如何看贾家先祖所设之族学?

莫非连自家子孙都看不起祖先所立族学?

再者,连贾琏、贾宝玉等嫡子,都要在贾家族学里读。

难道贾琮一介庶子,就有何资格去外面院读?

完全不可行,也不能行。

在孝道大于天的年代,敢在这方面特立独行者,那就是在作死。

偏生,贾琮在贾家族学读的资格,又被贾赦给废黜了。

他若想再回族学念,必要经过贾赦返口。

然而以贾赦的性子,这相当于按着他的头低头认错。

莫说是贾政,就算贾母都难做到这一步。

而且,贾母也绝不会为了贾琮去这样做。

如此一来,贾琮两条进学之路,就都被堵死了。

他虽能自学,可贾政以为,若没有名师教导,单靠一个孩子自己去悟,本就艰难险阻的科举之路,会变得愈发荆棘丛生……

况且,这让外人如何看待贾家?

所以,他实在无法,只能此下策。

贾家作为勋贵世家,除却武勋上的诸多福利外,还有一项祖宗余荫福利,就是每代可荫一子,入黉门监读。

黉门监,便是国子监。

东府的贾敬、贾蓉,荣府的贾珠,都曾走此路。

不同的是,贾敬、贾珠是认真进学,要取功名。

贾蓉不过是混个出身罢……

贾琮若也走此路,既可避开贾赦之难,又不怕别人攻歼贾家义学。

因为国子监乃中央官学,非私塾。

可得两全其美。

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贾家人大多不把这个就比秀才高一些的出身放在眼里,却不代表,他们甘愿看到这个出身落在一介庶子身上。

贾母王夫人等人,也都不会愿意。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是一个好法子。

会把贾琮推向贾家内部争斗的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