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们家条件应该不错,所以应该更加珍惜机会,好好治病,好好养护,您二位这个岁数,比我爸妈还年轻,以后好日子可在后面呢,可千万不能粗心大意。”

果然不愧是医生,安慰你是一把好手,吓唬你更是一把好手。

当然医生的话不全是吓唬人,医生吓人,是为了让病人能够更重视自己的病,更好的接受治疗,更努力的养护自身,他们吓唬人,并非有什么不好的目的,反而他们从最初打定的主意就是让病人能够更好的恢复。

“我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的病人,很多人和你们一样,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病,会感觉害怕和担心。

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在糖尿病确诊前后,坚持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比如说高质量的饮食、不吸烟、适度规律运动、饮酒适量等等,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我国现在就已经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已到达%。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到200年,中国的患病人数预计将增长至亿。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因此预防或延缓心血管并发症尤为重要。除了控制血糖之外,改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病人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一直说,病人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病人以及家属也一直问我们,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今天就认真的告诉你们,对于普通人群而言,不吸烟、控制饮酒、提高膳食质量、保持中强度的体育锻炼——有这些生活习惯的人们的心脏疾病和代谢疾病发生风险较低,死亡率也较低。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生活方式是否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长期益处?

老实说,其实这个说法目前尚不明确。而且,迄今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与整体死亡率的关联,缺少针对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数据。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确诊前后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否能带来随后的心血管健康益处,仍然缺乏有力证据。

不过老美那边有团队做了两个大型队列的数据,最终纳入了890名女性和225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两年随访一次,平均随访时间为年,分析了四个可改善的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吸烟、饮酒和体育运动。

在饮食方面,通过参考基于米国农业部膳食指南的健康膳食指数,可对参与者饮食模式中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坚果、多不饱和脂肪酸、长链ω-3脂肪酸、红肉和加工肉、反式脂肪、加糖饮料和钠的摄入情况,进行饮食质量评分。

在吸烟方面,将非吸烟者定为低风险。

在饮酒方面,将适度饮酒定为低风险,即女性每天摄入酒精量为5-15克,男性为5-30克。

在体育运动方面,将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定为低风险。

在平均年的随访中,研究者共记录到2311例心血管发病病例,858例心血管死亡事件。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参与者相比,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的总体心血管病、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以及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风险都有显著降低。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确诊后改变生活方式与较低风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与生活方式无变化的调查对象相比,改善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的总体心血管病、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以及心血管病死亡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每增加一项健康生活方式因素,都能进一步降低以上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患有高血压和或高胆固醇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随后较低风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也显著相关。

即使考虑了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重、吸烟状况、糖尿病患病时长、性别队列、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糖尿病确诊前的生活方式等潜在干扰因素,以上结论仍然成立。

目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预防或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证据还不是很充分,一些人群干预研究也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研究为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在糖尿病人群中可以有效并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提示,即使在糖尿病诊断前有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在诊断后不断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仍然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确诊前后,坚持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其实不仅仅是针对病人,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咱们国内就有团队在做相关研究,该研究在对12万人长达约30年的随访中发现,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参与者中,不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有显著降低,预期寿命也的确有延长。其中,遵循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项数越多,预期寿命延长的时间也越长,平均最长达到13年左右。

总之,健康生活方式在糖尿病预防管理和延年益寿方面的作用。在患病后控制血糖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你们一定要谨记,以后吃饭不能瞎吃,要多运动,我给你们的那张单子,一定要按照上面的内容来吃,千万不能自己放松。”

这个医生的医德显然很不错,在病房里,当着周方远一家人,以及另一家人的面。

长篇大套的说了一大堆,虽然很多专业性的东西大家其实是听不懂的,但简单的内容却很明白。

归根结底就是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既要在吃的方面有所控制,也要增加运动内容。

“另外啊,你们两家人都记住,胰岛素是能不打最好就不要打,千万不要把控制血糖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胰岛素身上。

胰岛素确实是能控制血糖,但也不是没有危害。

比如说低血糖症,就是胰岛素带来的麻烦之一。低血糖症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原因是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低血糖症发生时可能会引起昏迷,要将该类昏迷与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区分开,以免耽误治疗。

还有过敏反应,治疗糖尿病所用的胰岛素可能来自于动物,而动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种属差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另外,胰岛素制剂不纯以及其中含有杂质等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的解决方法是选用其它种属动物的胰岛素,选择高纯度的胰岛素制剂或者人胰岛素。

最麻烦的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分为急性抵抗性和慢性抵抗性,前者是通常是因为出现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时,血中拮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多,降低了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概率。

而后者形成原因则较为复杂,目前大致可分为三个:第一是受体前异常,胰岛素与其抗体结合以后可能会抑制胰岛素向其靶部位即治疗部位的转运,会影响胰岛素的治疗效果;第二是受体水平变化,胰岛素药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而高胰岛素血症时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会减少,胰岛素无法与足够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另外,老年患者、肥胖患者、肢端肥大症以及尿毒症患者胰岛素数目减少和酸中毒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结合律降低也属于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属于受体水平变化;第三是受体后失常,指的是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系统及某些酶系统等失常,会妨碍胰岛素发挥正常作用,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总之,胰岛素也不是万能的,为了你们自己好,尽量少打胰岛素,能通过节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就尽量多控制一下自己,胰岛素能少打就少打,避免出现我说的那些问题。”

医生给两个病人和两家家属说道,说的足够详细,保证两家人都能够听懂,并且认识到这里面的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