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光是这法号奇怪,莲花寺的规矩在谈陌看来也相当奇怪。

这莲花寺分,内院和外院。

其中这外院的弟子,无一例外都是小沙弥。

这些小沙弥都没有法号,仍旧叫着俗家的名字,除了每日例行的早晚课,一应杂物外,半年内还可以有两天下山回家见爹娘。这一个规矩,让山下很多因为家里孩子多而养不起的人家,都纷纷将孩子送到了莲花寺。

管吃管喝管住,每过半年,还能见到两次面,为什么不送进寺?

莲花寺也不挑剔,完全是来者不拒。

只要是有名有姓,有亲人在山下,不管是穷是富,只要不是无父无母的孤儿或者乞儿,莲花寺都接纳。

内院弟子只有几个,可外院的小沙弥,却已经有百来号人了。

谈陌也不想明白莲花寺这么招收弟子干什么,没啥利益可图,每天的吃喝拉撒,也都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

莲花寺的山脚下,是罗湾镇。

逢年过节,罗湾镇的人少不了来山上上香,添点香油钱。

被谈陌穿越的那个小沙弥,就是罗湾镇上的人,家里除了小沙弥外,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和三个弟弟。算上小沙弥,正好七个葫芦娃。

不过小沙弥家里倒不是因为养不起小沙弥,才把小沙弥送上了莲花寺。

小沙弥的父亲早年是个布店小伙计,穷的一条裤子穿一年,后来认识一个带着大量珠宝的洋人,还和那个洋人成了朋友。在那个洋人离开前,小沙弥的父亲得到洋人的资助,开了一家织布厂,凭着多年打拼和小心经营,生意不算兴隆,但也是发家致富了,能养活老婆孩子,手底下靠小沙弥父亲吃饭的人,也有十来号。

小沙弥的父亲会把小沙弥送到莲花寺,是因为罗湾镇的镇长崇佛,一次在镇长花大价钱请来一位高僧讲经的时候,善于经营人脉关系的小沙弥父亲,居然和那位高僧成了朋友。

后来,小沙弥的父亲不知跟那位高僧说了什么,当时那位高僧的脸色很难看,似乎是犹豫了一晚上,然后第二天临走的时候,才告诉小沙弥的父亲,让他想办法,让他的一个孩子拜入莲花寺门下。

就这么的,小沙弥被送上莲花寺。

小沙弥的性子比较木讷,自己老爹说啥就是啥,乖乖待在莲花寺内,当时才五岁,不哭不闹,一待就是三年。

莲花寺附近的山势不太适合凿井,所以水井挖在了山脚下。

谈陌挑着两个水桶下来,到了井边,正要打水,就看到几个人骑着马由远及近快速到了跟前,这几人纷纷一拽缰绳,然后从马背上跳了下来。

几个人清一色的,都是青红二色官服,中间是一个鲜艳的捕字,脚踏黑皮靴。

这几人正要往山上走,其中一人猛地瞧见了谈陌,仔细看了两眼后,就喂了一声,然后问道:“小和尚,我问你,你父亲可是叫谭少河?”

被谈陌穿越的小沙弥,姓谭,他父亲正是叫谭少河。

于是谈陌点了点头。

那人就看了眼其他人,说道:“好了,正主找到了,走吧,你先跟我们上来。哦,对了,谭少爷你可知道你家里有什么仇家?”

谈陌摇了摇头,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能知道什么,他就算是得了记忆也知道的不多,况且这位“谭少爷”在莲花寺一待就是三年,半年回家一趟也只是宅在家里念经敲木鱼。

这人就拍了拍谈陌的肩膀,叹了口气,然后说道:“谭少爷,节哀顺便,其实当个和尚长伴……长伴……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哦,是长伴青灯古佛,这也挺好的。”

谈陌:“……”

怎么听这语气,貌似他还没见到自己这身体的家人,他全家就都已经凉透了的样子?

谈陌一脸呆滞,他很想拉住这个人问清楚,不过看着这几个人身上那一个“捕”字,还是闭住了嘴,安静的跟在他们后头,装出一副老实巴交的木讷样子。

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要进。虽然穿越了,但谈陌觉得还是这个理儿。他怕因为自己开口,而莫名其妙惹上麻烦。

这很匪夷所思。

但谈陌觉得很有这可能,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谭少爷”。一个八岁不到的小沙弥,可偏偏在他的名下,有着一家经营还算可以的织布厂……

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块肥肉啊!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