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念着,余教授,我对不起你了。

趁着大家在看余吉安放的一个自然纪录片片段,苏念熙悄悄又从后门溜了出去。

循着方正给的地址,苏念熙来到三楼,这里有个很大的电子刊物阅览室,可她知道许多来这儿的人都是自习的,因为就这里生意最不好。

“你干嘛去了。”方正有点不耐烦地问。

苏念熙虽然是去听讲座,可也有点不好意思说,只是坐下来问:“什么作?“

侯鑫却眼疾手快,估计也是给方正压着学习了一个小时,此刻已经憋坏了,看到个带图片的都如获至宝。

苏念熙没有抢过他,只好看着手中的作。

寒假的作作业太多,老师到时候只会大概打一个分数。

但徐老师也推荐他们互相之间评点作,当然,不需要照单全收,只是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作。

考试作这东西,写得久了就会渐渐地,不知不觉地落入自己的窠臼,那套陈词滥调。

此时若是从他人的角度来看看,或许也有些好处。

她很快读完了方正的作,徐老师这回给的材料作题还蛮有意思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方正的观点倾向于第一种,他们不是真正的作家,只是自己人生的写者,但若是多听一点周围人的意见或建议,“作品“也可以完成得更好,所谓的旁观者清嘛。

苏念熙点点头,虽然他们这一辈的父母有时做选择会带点专横,不过有些事情,倒真是过了三五年后,回过头来,觉得果然还是自己不成熟。

但一味听话自然也不可。

苏念熙看了看,看了周围还在自习的人,小声说道:“出来说?“

方正点头,和她出了门。

其实这种作互评的模式应该是双方完成同一个题目之后再互相评价,可苏念熙计划中,今天才会开始写第一篇,谁知道方正这人如此勤奋,作业布置才五六天就写完了作,而且中间明明还隔着个普天同庆的过年时节。

太可怕了,他真是把春节和往常日子一视同仁了,苏念熙也吐了吐舌头,所以说,别老觉得自己很努力,自然会有比你用功的人。

苏念熙见方正奇怪地望着自己,忙说:“以我的看法,各方面都挺不错的……“

“大家这么熟,不用说好话铺垫了。“方正打断她。

“哦……就是,我觉得吧,你的观点还不够突出,有时说着说着又仿佛换了个观点。这不是写散,而是观点明晰的材料作。“

“恩……“方正陷入思考,还点点头,苏念熙松了一口气,她那个作水平,实在没有勇气对着人家评头论足。

“来来来,让我也评鉴一番。”

从旁伸出个“黑手”,一把夺过方正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