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嘉十八年,对于大晋朝廷来说绝对算是多是之年,在上半年之中,南北相继作乱。一者恒州沙门作乱,二是世居江南道的宗室吴王赵德玉作乱。

上京城那些原本的沉寂在太平盛世中的贵人们,对于耳边突然响起的兵戈声极为不适应。

不过还好,还没看在眼里。

所以繁华的上京城,并没有因为南北的乱局变得萧条。

贵人们依旧一掷千金,锦帽貂裘,飞鹰走马。

而上京小民们对于千里之外的战事,并没有多少渠道去了解,所听说的也不过是英国公在河北收复多少州县,吴王造反了又拿下几个城池....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也就是一听一热闹。

对于这小名来说。他们每天还是要做工,或者照样出摊做买卖,有个空还是要去听听曲,有点闲钱还是要去吃些杂嚼解解馋。

没有人会认为,江南叛军真的能跨过江淮直驱京畿。

但上京城多少还有些明白人,而这些明白人中恰好又一些身居高位,甚至可以影响朝廷的决策。

大明宫。宰相李辅之,谢佥,会同老太师许崇简,以及兵部尚牛道骞,辅国公杨继勋,等一干重臣被道君皇帝相召,前来商讨战局。

“...河北行军大元帅府传来的军报,英国公已经收复四县之地,并且把叛军困在石邑、房山一带,正在寻找战机,将沙门叛军主力一举歼灭...至于燕王大军,尚在关外,几日前长兴侯亲自赶往卢龙塞和渝关巡视,燕山防线料无意外...”

“扬州都督府军报,清正军使毕思立勾结吴王、贩卖私盐...并其侄左虞侯毕义、右虞侯张顺等一并收捕处斩...自吴王叛乱以后,淮南各地都有贼寇遥领吴王之命作乱,七月初巨盗张狗儿聚众万人攻高邮,武安侯率军自扬州出,两日击败贼众,阵斩贼首张狗儿,高邮之围遂解...”

“江南军报,杭州全境已失,刺史刘敬之阖门死节,杭州司马陆庆开城降逆...截至军报发出前,吴逆叛军已经攻破吴县,苏州危矣...另一路叛军是原越州都督同知薛巨鳞率领,日前已经攻克宣州两县,下一步应是采石...”

牛道骞将具体的军报复述之后,又指着地图道:“看叛军两路的动作,应该是想要先行攻下润州和采石,而后合围建邺,控制江表,卫国公处本有三万军,但都是吴王旧部,不堪用,扬州都督府武安侯处也上报手中军数,原本应该有三军,正军四万两千人,辅兵一万八千人,但...实际军额只有正军三万余,辅兵万余...加上清正军也是跟吴逆有勾连,可用之兵甚少...料想江南道东大部,都会陷入吴逆之手......”

道君皇帝听后叹息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卫国公和武安侯都是国朝名将,可手无可战之兵,要他们拿什么去平乱?传令江南,建邺若不可守,卫国公可退至江北,组建大元帅行辕,调度诸军平叛。另外追授杭州刺史刘敬之为中令,谥‘忠’,若有后人当嘉奖之,若没有则命同族过继嗣子,恩荫厚赠,如此忠节之臣,胤嗣不可绝。还有诸多死节之臣,礼部和御史台商议,都要一一封赠。”

这时候御史中丞陈伯远道:“陛下,忠烈死节之臣,自当嘉奖厚赐,以彰忠义,可这东京建邺乃国家五京之一...若失,则江表皆为吴逆所有...绝不可弃,当令卫国公李世忠死守,而后名扬州都督府安州都督府襄州都督府江州都督府全力增援,不可让寸土与吴逆。”

道君皇帝一听陈伯远的话顿时觉得有些头疼,却没法反驳。

这话错了吗?没错。

说破大天去,这话也没错。

叛军攻势在勐,也不能轻易放弃国家五京之一的东京建邺。

但就是因为没错,赵令渊才觉得头疼。因为对错这种事,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朝廷面对目前的局势其实已经有些相形见绌,燕山防线外,吴仁光的数万大军虎视眈眈。

江南吴王作乱,更是让朝廷疲于应对,有左支右绌之态。

所幸,恒州之乱大局已定,只要恒州乱军被消灭,燕山外的燕王就必然会退兵。

这件事双方都是心照不宣。

吴逆之乱,想要从速解决已经不可能了。吴王经营日久,与江南豪族勾连很深。

而江南士绅对于朝廷一直对江淮科以重税,却在朝堂上打压南人也是非常不满,所以明里暗里都在盼望吴王能够把事情闹大一点,最好真的能够打进上京城,改天换日,江南世族也自然水涨船高

面对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乱局,朝廷想要迅速解决,也就必须得有能臣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