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返回琅琊国,臧霸就不断听到风言风语。 本来他就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取消渡江计划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连孙策的人影都没看到。 而且鲁肃程普几人神神秘秘的,似乎在遮掩什么。 不过当时他也没多想,反正自己被排挤在核心圈子之外已经习惯了。 可是传言说孙策在广陵被杀,孙权成功上位,还怀疑他臧霸与孙观是凶手。 这下臧霸是再也无法淡定了。 恰好亲兵来报,东海太守孙观求见。 “请,快请孙太守进来!” 臧霸大喜,正想写信给孙观交流意见呢,没想到他竟然就到了。 “宣高兄,你都听说了没有?” 孙观还未落座,就急着开口道。 “公亭贤弟,想必你也听到类似的传言了,我正想与贤弟商量对策。” “还商量什么,宣告兄,不如直接反了他!” “贤弟,稍安勿躁。即便要反,也该想想怎么反? 如今徐州孙氏已与曹操、袁绍、袁术结盟。 若贸然起兵,我等岂不是自寻死路?”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吧!大丈夫就算死也该轰轰烈烈!” “贤弟,不要动不动就说死,不吉利。 我们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什么选择?宣告兄你快说,我都听你的。” “公亭贤弟,我们可以投效曹操。 其一,曹操实力雄厚兵多将广; 其二,曹操供养天子,有大义之名; 其三,曹操有容人之量,其麾下降将众多,皆有任用。” “有道理!可是,没有人引荐,曹操会接纳我们吗?” “贤弟,我与曹操麾下程昱有旧,他如今任济阴太守,督兖州事。” 孙观一听十分高兴,以前有孙策在,他们不敢反。 可如今孙策死了,徐州再无一个可以稳稳压住他们的大将。 投效曹操唯一的担忧就是人家不接纳。 可臧霸有程昱这层关系在,自然再无任何问题。 而且琅琊国到兖州十分方便,顷刻间就能有回音。 …… 彭城。 因为周瑜的劝阻,孙权暂时压下了捉拿臧霸、孙观的言论。 一边为孙策治丧,一边等待朝廷的诏。 全然不知道臧霸、孙观已经被流言蜚语所惑,转投曹操去了。 这一日,天使带着诏来到徐州。 宣布敕封孙权为讨虏将军、领徐州牧,袭爵乌程侯。 自孙权以下,周瑜、程普、张昭等人都十分欣喜,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可是没想到,接下来的接风宴上。 天使不小心说漏了嘴,泄露了另一份诏的内容。 原来,接下来他们还要去一趟琅琊国,宣布朝廷对臧霸、孙观的任命。 徐州武官员全都懵了:这是怎么个意思? 臧霸、孙观不是徐州的琅琊相与东海太守吗,按照惯例是由州牧任命的。 朝廷为何绕过徐州去任命臧霸? 而且,还是在这样敏感的时间点。 不对劲啊! 只有周瑜、张昭等少数人立刻明白:臧霸、孙观已经投靠了曹操。 内心很愤怒,但只能打落牙往肚子里吞。 惯例只是惯例,不能以惯例替代律法和规则。 在律法上,无论州牧还是太守、国相,所有大小官员的任命,都是出自朝廷。 况且,孙权刚刚接受了徐州牧的任命,有什么理由去推翻朝廷对臧霸等人的任命? 再加上,徐州根本无力独自对抗向问天,还需要曹操、袁绍等盟友的鼎力支持。 事已至此,再怎样也改变不了臧霸等人投靠曹操的事实。 起兵讨伐臧霸,只会进一步削弱徐州的实力,而且未必能够收服琅琊国、东海郡。 曹操可不会看着到手的肥肉又被人叼走。 万一…… 孙权越想越不敢想。 他怎么也没想到,关于追查刺杀孙策凶手的推测,会引出如此大的灾祸。 “公瑾,如今我们该怎么办?” 愁眉不展的孙

权,只能寄希望于智力超群的周瑜了。 还不等周瑜想出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再次传来噩耗。 陈瑀领私兵占据广陵,宣布归顺向问天。 陈瑀是陈珪的族兄,曾任议郎、扬州刺史、吴郡太守。 他们世代居住在徐州,根深蒂固。 曹操几次攻徐州都对陈家造成了极大损失,陈家人对曹操恨之入骨。 孙策占领徐州后,同样损害了陈家的利益。 反倒是向问天对徐州陈家不错,对所有的徐州百姓都不错。 虽然陈登父子背叛向问天投靠了刘备,但陈瑀在广陵一直等待机会投效向问天。 孙策被刺杀后,鲁肃、程普等人的全部心思都不在广陵,还把大部分守军带回了彭城。 终于让陈瑀抓住机会,诱捕了守军将领,派私兵占据广陵郡。 并派人到金陵,宣布归顺向问天。 留守金陵的陈群不等向问天指示,当机立断请张燕带3000兵马渡江接收广陵。 转眼之间,徐州五个郡国已去其三,只剩彭城国、下邳国还在孙权掌控中,外加一个沛县。 即便是周瑜,也只能仰天长叹,回天乏术。 “主公,如今只能韬光养晦,以待将来了。” 周瑜的建议与孙权不谋而合,这已经是当下他们最好的选择。 一面与曹操、袁绍结盟,一面与向问天谈和。 好在各方都有自己的麻烦需要处理,如今又是隆冬季节,对作战极为不利。 孙权的第一波外交基本算是成功了。 张燕在广陵郡,臧霸在琅琊国、孙观在东海郡,都谨守本分,没有敌对行为。 反倒是驻守青州的袁谭,感受到了来自臧霸、孙观的敌意。 由于袁绍长期与在幽州与公孙瓒作战,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援青州。 袁谭除了配合曹操行动外,没有独自扩张的实力。 而曹操的势力不断扩张,隐隐已经有了与袁绍分庭抗礼的资格。 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多了起来。 臧霸很好地领会了程昱传达给他的指示,时不时地挑衅袁谭,但又很注意分寸。 很显然,曹操想通过袁谭的反应,来试探袁绍的底线。 由于道路阻隔,外人根本不知道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事进行到了什么阶段。 即便是曹操,能获得的情报也相当有限。 但他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袁绍的东西。 虽然表面上他们是盟友,可一旦袁绍吞并了公孙瓒,曹操立刻就成了他南下最大的阻碍。 而曹操同样把袁绍视作潜在的对手,一旦有机会就要狠狠地咬上一口。 臧霸孙观,就是用来创造机会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