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自己直接出手风险太大,毕竟北门学士后面可是心狠手辣的武媚啊,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她给干掉。

找一把刀替自己出头是必要的。

他们找来先去,最终把目光定在了李敬玄和郝处俊身上。

他们两个是最合适的人选。

地位高,权力大,你们不上谁上?

李敬玄为人火爆,一点就炸。可是郝处俊就是一个绝缘体,不管其他人怎么说,他都不动如山岳。

哼,想把我当刀式,你们还差点火候。

郝处俊聪明啊,就是不松口,还顺的有意无意的把话头往李敬玄那里引。意思很明显,这种事请不要来找我,诸位请往李敬玄那里去。

碰了一鼻子灰的众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李敬玄身上。

希望李敬玄出面,把那些北门学士都赶走。修史嘛,我们这里有大把的人才,完全可以派的上用场。

而且我们有经验啊!当年长孙无忌修《齐》,干活的就是我们这些人,现在再修一次隋史,简直是轻车熟路。

李敬玄出手了,只不过上来就碰了钉子。被武媚狠狠的骂了一顿,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那么为什么李敬玄会去找武媚呢?

原因很简单,他现在根本就顾不上修史这件事。此刻对外战事很焦灼。李治的所有心思都在刘仁轨那里,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修史。

这件事在李治的心里定位并不高,以为不过就是武媚闲的没事想找点事做打发一下时间而已。

修史是必要的,但是大规模的修史不是现在,而是等到战事平定以后,集中大唐的精力,广缆人才,进行声势浩大的修史活动。

这次武媚的修史,在李治看来不过就是一次小规模的训练,并不指望要见到多大的效果。

从实际情况来看好像也和李治的预期一样,武媚并没有大规模的招人,也没有大规模的申请钱财。

要知道,修史是一件繁琐浩大的工程,招来的人没有五千也有三千,至于钱财,那更是耗费无数,连户部尚都心疼。

那才叫修史。

现在武媚就是心血来潮,时间一长这件事就过去了。

李敬玄在这个时候上,说武媚主持修史不合适,她招来的那些人更不合适,必须全部更换。

我难道不知道?这件事还用你提醒?

你当我是傻子啊!

我之所以这么做不过就是为了让武媚高兴一点而已,又不是真的要修史。现在战事不断,花费钱财的地方很多,哪有精力大规模的修史?

李敬玄啊李敬玄,你身为宰相,连我的苦心都不理解,这官是怎么做的?

你不要来找我,去找皇后吧,她说换就换,不换就不换。我这儿忙着呢,没空搭理你。

郁闷的李敬玄没想到皇帝是这个态度,肚子里窝了不少的火气。找皇后就找皇后,有什么好怕的?这可是皇帝你说的!

于是李敬玄真的去找武媚说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