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

明军打开城门,从瓮城快速冲出。

两三千士卒沿壕沟一字排开,盾兵在前,弓箭手在后,形成两个长百米,宽三四十米的紧密长阵。

在两个长阵中间,有一条宽二十米左右的道路,直通城门。

近千百姓紧跟着士卒从城里冲出,有的推着板车,但更多的是手提,肩扛,全是麻袋。

当到达壕沟边缘之时,他们迅速将麻袋直接抛了下去,然后快速跑回城中。

闯军发现了明军的意图,冲上前来,但有壕沟阻挡,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引弓拉弦,对着百姓射箭。

明军也迅速开始反击,对着闯军猛射。

一条壕沟,阻绝了两军,使他们只能隔着壕沟对射。

有百姓中箭,发出凄厉的惨叫,但很快被人拉了下去,剩下的则带着恐惧继续向前。

一次,两次。

眼前的壕沟很快被填出一条道路。

一队刀盾兵快速冲过去,在壕沟的对面布成方阵。手中盾牌高高举起,掩护那些填埋壕沟的百姓。

而百姓则向左右两边移动,继续填埋、扩宽道路。

更多的士卒沿着刚填埋好的道路冲到壕沟对面,他们踩实了道路,也增强了壕沟对面的防守力量。

有闯军冲过来,冒着箭雨向壕沟北岸的明军发起进攻,双方开始了短促而激烈的肉搏战。

枪刺,刀砍,盾击,简单,粗暴。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们在用一切手段杀敌。

远处骑兵奔驰过来,打的是明军的旗号。

闯军呼哨着后退,但没走远,而是在脱离明军弓箭手的射程之外组成利于防守的方阵。

刀盾手在前,长枪兵在后,弓箭手处于最里面,严阵以待。

但明军骑兵没有选择冲阵,而是在闯军东侧停下。距离把握的恰到好处,两箭之地,是骑兵冲锋所需要的最好距离。

意思很明显,你动,我也动。

而城边的明军则不管这些,他们继续填埋壕沟,弄出了一条长五十米左右的道路,踩实,放上木板,便于行走。

远处,闯军的骑兵也奔驰了过来。

看着已经差不多填好的壕沟,以及眼前的对峙局面,马重禧面露犹豫,也没有选择立即进攻。

只是上前与闯军步卒会合,警戒着对面的明军骑兵。

等了大约小半个时辰,三千闯军步卒姗姗来迟。

他们从南城,绕过西城,急匆匆的赶来,喘着粗气,额头上满是汗珠。还未交战,就先损失了一半力气。

但明军这时仍旧没有发起进攻,反而像是想求一场公平的对决般向后退了退。骑兵退了两箭之地,而步兵则从北岸又退回了壕沟的南岸。

实际上,壕沟已经被填平了五十米,也无所谓什么南岸、北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