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二十二年两大事,第三三年谋发展(第1/2页)
章节报错
……
在正式册封了皇太孙与诸王世子之后,朱元璋几乎彻底当起了大明朝的甩手掌柜。
虽然在洪武二十二年二月二日之后的每日大朝会,朱元璋也都还会亲自参加。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朱元璋也仅仅只是坐在御座上面旁听,不发一言,大明朝上下的一切国家政务,都由朱标等一众皇子商议而决。
哪怕朱标等一众皇子有什么决定是朱元璋觉得不妥的,他也不会在大朝会上出言反驳,而是等到散朝了之后,再在老朱家父子的关门会议中去沟通。
目的也很简单,一是培养朱标的威严,二是让朱棣等一众藩王皇子了解、熟悉一个国家疆域广达一千万到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从上到下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再加上一众藩王皇子之前的三年知县、三年知州,所积累起来的一个帝国由下到上的具体运转经验,以及之前东征倭国所积累的攻伐海外岛国的军事经验。
这些全部加起来,日后朱棣等一众藩王皇子在其他海外大洲封邦建国之时也会容易一些。
而整个洪武二十二年,大明朝除了维护国家正常、稳定运转的各种日常性事务之外,真正要做的大事其实也就只有两件。
第一件大事,就是明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春初,朱
标的正式登基继位大典。
这个登基大典肯定是要比之前册封皇太孙与诸王世子的大典,要更盛大、更庄重宏伟的。
再加上明年天下各地的省府州县地方官员进京述职,以及参与旁听、讨论大明朝开始新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大明第三个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时间。
所以明年朱标的登基大典,除了一众京师的武百官、勋贵侯爵要参加之外,一众地方官员同样要参加的。
并且在相继吞并了原高丽与倭国之后,如今大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域数量急剧扩大,明年需要参加上京述职的所有地方行政官员数量加起来,至少有四千人左右!
毕竟十五个省、一百二十个知府、四百八十个知州、一千四百四十个知县,仅是各自的一把手,也就是布政使司、各地知府、各地知州、各地知县官员加起来都已经有两千零五十五人了。
而这两千零五十五个官员之中,除了一千四百四十个知县之下的正八品、正九品官员不需要,或者说没有资格进京述职,只有正七品的知县一人进京述职之外。
剩下的四百八十个从五品的知州,会携同一个从六品的知州同知,一个从七品的知州判官,共计两个属官一起进京述职。
一百二十个正四品的知府,也会
携一个同正五品的知府同知,一个正六品的知府通判,一个正七品的知府推官,共计三个属官一起进京述职。
十五个从二品的布政使(省),也会携同从三品的左右参政两人,从四品的左右参议两人,从六品的经历一人,从七品的都事一人,共计六个属官一起进京述职。
这些知州、知府、布政使的主、从属官,再加上一千四百四十个知县,便有三千四百六十五个地方官员了。
而这还仅仅只是形成定制的地方官数量。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小部分未成定制,但是也依然存在的正七品及以上的地方官,这一部分官员加起来也有四五百人。
至此,所有地方上正七品及以上的官数量全部加起来大概在四千个左右!
而大明朝各地正七品及以上的官都参加朱标的登基大典,大明朝各地正七品及以上的武将又要不要也参加朱标的登基大典?